【心得体会】借鉴临沂经验 谋划黄冈发展——市政协“赓续红色血脉,助推‘两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摘登
【编者按】为期6天的“赓续红色血脉,助推‘两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在山东临沂圆满结束,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境界、感受颇深,受益良多。现将部分学员心得体会摘登,以飨读者。 \ | / ★ 借鉴临沂经验 谋划黄冈发展 市政协机关二级调研员 秦慧玲 五月中旬,市政协“赓续红色血脉,助推‘两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在临沂市委党校举行。这是一次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参训人员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临沂是山东第一人口大市、第一面积大市、第一生态大市、第一水资源大市,临沂中心城区依水而建,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风光秀美。城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00万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鲁南高铁贯通东西、中欧班列畅通内外、机场航线联通世界,建筑楼宇错落有致,整体雅观,充满现代气息。 临沂暖商敬商氛围浓。临沂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市场主体突破140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异常浓厚。始于2001年,每一位市委书记履新第一件事就是看市场、访商情,逢年过节看外地客商。临沂人包容豁达不排外。“四个一样”政策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对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集体经济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扶持、一样支持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四放五不限”政策:放手、放胆、放宽、放活;发展速度不限,从业人数不限,经营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经营方式不限。 随着商人增加聚集,市场交易持续兴旺,物流产业伴生共荣。用物流带动商贸,用商贸推动物流飞速发展。政府顺势而为,实事求是,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市,真正践行服务型政府。至今,已建成物流园区39家,3000余条国内配载线路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低20%—30%,临沂已成为北方最大的物流周转中心。 临沂文旅融合发展快。临沂有“书圣”王羲之故居,一年一度的书圣文化节开怀纳客,笔墨飘香。招商引资是每一届书圣文化节的重要主题,促进招商引资是书圣文化节直接成果之一。通过书圣文化节,不仅仅签约了大批项目,吸引了几百亿资金,更重要的是书圣文化节已经成为临沂向国内外客商展示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的重要窗口,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提高了临沂对外开放水平。 书圣文化节对临沂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对文化企业的培育提高,对文化市场的挖掘开发,以及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所培养起来的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内涵有极大推力。 沂蒙精神转化为创新创业动能强。话剧《沂蒙山》生动再现了沂蒙人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电影《沂蒙六姐妹》记录了沂蒙妇女英雄群体,用生命支前拥军。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再到改革开放,临沂发展背后的强大动力是源于沂蒙精神血脉滋养。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共发生大大小小战斗4000余次,当时根据地420万人中就有120多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树立了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临沂最宝贵的政治品牌,也是最具特色的软实力。老区人民勤劳善良、勇于开拓,党员干部忠诚向党、作风优良,广大企业家敢闯敢干、创新创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有四首歌曲产生于沂蒙,1963年电影《红日》生动演绎了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电影主题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第二首歌曲,是1940年为庆祝建党19周年,由临沂抗大分校沙田作词和王久鸣同志作曲的《你是灯塔》,后奏响在开国大典上;第三首歌曲是《愿亲人早日养好伤》,最后一首是《沂蒙山小调》,而《沂蒙山小调》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歌,并被国际音乐界认同的两首民歌之一(另一首是茉莉花)。这些音乐元素早已飞进寻常百姓家,是流动的沂蒙精神,也是激励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城市灵魂。 当前,黄冈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发挥好政协界别优势,在凝心聚力谋发展、驰而不息建诤言上精准发力?要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上做好文章,为黄冈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全国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贡献。 大别山精神内涵的传承弘扬,要进学校进机关进市场,融入到每一个黄冈人的心中,让人人都是黄冈名片,个个都为黄冈助力,激发出黄冈人民建设家乡的智慧与动能,更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思路和手笔上,真正做到“党旗红,市场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谋深做实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在市区展现黄冈特色文化元素,突出优秀历史文化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扩大文旅品牌宣传,培育文创产业新业态,把黄冈建成让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四个一”上下功夫:对民企与国企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扶持,一样支持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要放手、放胆、放宽、放活,注重实际,实事求是,不能以狭隘的、局部的、短期的眼光看待营商环境,要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目标定位,主动对接共建,全面协同联动,依靠光谷科创大走廊,促进科技成果在都市圈转移转化,抢抓武汉都市圈和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加快经济地理全方位开放,要以供应链推动产业链升级,持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格局,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