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关于加强黄冈“六大水系”生态保护的建议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 时间:2017-02-21 浏览量:

农工党黄冈市委会

刘雪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黄冈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构建以“六园三区”红线保护、“一江六水”生态廊道为架构的生态建设格局,筑牢长江中游地区和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解决我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站好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冈岗哨,“六大水系”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

一、“六大水系”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有倒、举、巴、浠、蕲和华阳河等6条一级支流,自北向南汇入长江,构成了以长江为轴的“六大水系”,有大小支流3731条,其中河长5公里以上的512条,10公里以上的201条,20公里以上的57条,总集雨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同时,伴随河流水系的水库1230座、湖泊114个,星罗棋布,形成了六大水系的湖库群。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强力推进“雷霆行动”十大专项治理,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六大水系的生态保护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流域生态保护是一项多部门参与、多专业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抓、部门间协作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市政府以“黄政办发〔2014〕49号文出台了市中心城区重点水域“河湖库长”制实施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部门联动机制并未有效形成,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存在着“谁都有责,谁都不担责”,“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在县市区,水库、河流、湖泊保护机构不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的局面较为普遍,环保、水利等部门履行河湖库生态保护职责有一定困难,对水域保护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许多管理工作还未真正规范有序地开展。

2、水环境压力继续加大。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业面源污染和乡镇工业、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湖库,污染严重;一些水域中非法围栏(围网)养殖、投肥养殖现象比较普遍;填湖损湖、电毒炸鱼、侵占河道和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雷霆行动”十个专项治理,只是重点和突出问题,并不是全覆盖。2016年1-11月,全市纳入考核的22个水功能区中,举水、浠水、华阳河仍存在水质不达标的河段。2016年第三季度,长河三台河以下为劣v类,中心城区湖泊水质均不达标。全市水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遏制,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3、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性工作滞后。今年98+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市湖泊河流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外排能力不足,工程体系不配套,水系连通、河道整治等建设滞后。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进度缓慢,城镇污水管网、乡村垃圾收集及中转站点建设任务重。水环境监控设施不完善,河流湖泊常规监测站偏少,监测指标不全,对水生态状况掌握不够。除长江干堤、白莲河水库等少数江河湖库外,全市绝大多数水域岸线(堤防)未进行确权划界和明确管理范围,也没有编制水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及综合治理规划。

4、投入机制不健全。“十二五”以来,国家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对流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投入逐渐加大,但我市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吸收社会资本机制不活,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设资金短缺。县市区政府对水利、环保和林业等部门资金没有很好地整合和统筹调配使用,项目资金使用效果不好,绩效不高。

二、加强“六大水系”生态保护的建议

1、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市委、市政府要尽快成立黄冈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尽快出台《黄冈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方案》。认真总结近几年市中心城区水域保护工作和“雷霆行动” 十个专项治理工作经验,建立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和制度框架,实现制度全覆盖、管理常态化和工作任务具体化。

2、做好水生态保护基础性工作。市县政府要组织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尽快完成全市大中型水库、列入省政府保护名录的湖泊和河长20公里以上河流水域岸线(堤防)确权划界,设置界桩、界碑,明确管理范围。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规划“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倒、举、巴、浠、蕲和华阳河等六大流域综合规划。   

3、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要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资金。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采用PPP或BT模式,吸收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项目建设,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格局,解决我市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投入不足问题。

4、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公安、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明确六大水系生态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落实人员、设备和经费。要建立完善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增加巡查频次,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设障、捕涝、养殖、采砂、侵占水岸线等活动,起到打击一次、震慑一方的效果。

5、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中国水周等为宣传契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意识。要让环境保护知识进学校、进家庭,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增加危机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对生态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上一篇:关于加强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