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为黄州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支“三招”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程建明 时间:2011-04-29 浏览量: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要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中城市郊区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积和生鲜食品供应能力。我们在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如何落实好这一指示精神,笔者仅就黄州的“菜篮子”工程建设,说说个人的肤浅看法。

“菜篮子”是最实际的民生

“菜篮子”工程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各级政府提到民生战略高度。但从现实生活看,自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相继上涨事件,小小的“菜篮子”变得越来越沉重。保供给、稳菜价、各级政府齐心协力,稳定物价有了新的成效。但只治“标”不治“本”,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供应偏紧,部分品种短缺,价格波动是很常见的事。

从生产看,蔬菜面积呈减少趋势。由于种菜不仅辛苦,且要承担较多的风险,不少的农民也认为“家住城市边,伸手就是钱,一天百把块(元),何必盘菜园”,种菜的人也在减少。

从社会层面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少喝酒多吃菜,少吃饭多吃菜”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无公害、绿色、有机、保健食品已成新宠。而今的蔬菜产业已是高效产业,它种类繁多,需求空间巨大,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可以衍生其他新兴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既可以丰富和提升城乡人民生活,分减粮食需求的压力,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又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菜篮子”工程建设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还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所以,我认为是最实际的民生。

“菜篮子”最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是价格问题。蔬菜的价格由许多因子决定,除基础性产品(利率水平、大棚膜、种子、肥料、水电油等)的价格变化以及一些非市场因素(如旱情、冻雨、冰雪等不利天气影响)外,还与市场流通监管体系不完善、产地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据我调查,目前蔬菜价格的构成基本上是菜农占30%,流通环节占40%,销售终端占20%,还有10%左右为其他费用。流通环节所占比重较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各地对蔬菜运输车辆的政策不统一,导致运输费用增加,蔬菜运输车辆按照现行政策是免收车辆通行费的,但在部分地方落实不到位。二是蔬菜运输车“拖少了没赚头,要赚就要超载”。而超载就要处罚,且各地在超载处罚吨位上又各有不同,正因为有超载处罚的发生,一些司机宁愿放弃高速公路,转道乡镇公路运输,流通中物流损耗过大。据我了解。蔬菜从产地到市民餐桌,至少要经历3-4个环节,物流链条不畅,保鲜设备、技术落后等又造成储运环节的腐烂、丢弃、损失往往在25%-30%,这些也最终体现在消费价格上,还是由消费者买单。由于“蔬菜大旅游”,所以“价格磙雪球”。难怪有人感叹:“人活了几十岁,没见过菜比米还贵”。三是一些经销商(含菜霸)借机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二是生产基地不足的问题。过去,我们的蔬菜供应是“就地取材”,以城郊村供应为主。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近郊村以前种菜的菜农,已经不再是生产者了,而变成了消费者,原来种菜的土地,也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加上不少农民进城务工,这就带来消费增大,而生产减少。以黄州为例,我们现在吃菜主要依赖于武汉,每到冬季,还要从海南、山东等地运进。由于产区和销区分离,导致市区供应能力下降,只要气候一变化,城区菜市场就患“感冒”。据笔者估计,黄州城利用公共绿地、机关庭院见缝种菜以及在长江干堤外平台上种菜的面积在万余平方米以上。在这些地方种菜的人,固然有利益驱动,城市意识、安全意识差的问题,还与我们蔬菜生产基地面积不够、菜价高、质量安全没保障有关。

三是质量安全问题。不少菜农为追求高产量,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残留非常严重。一次,我想从一位熟悉的菜农手中买菜。他告诉我:“劝你莫买我的菜,昨天打了农药”。我边劝边批评他不该这么做,他又说:“你们城里人真‘苕’,只看外表,不讲品质,看见菜叶上有虫眼就不买,专挑叶面光滑的,种菜不可能不惹虫害,为了好看,只好‘岔’着用药”。一想起这件事,至今还令我后怕。

建好“菜篮子”工程最有效的“三招”

“菜篮子”是最实际的民生,也是社会管理和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大课题。同时还是大别山试验区题中的应有之义。对此,我想为建好黄州的“菜篮子”工程支以下“三招”。

第一招:市长负责――一手抓“菜园子”,一手抓菜市场,建立“菜篮子”工程长效机制。保生产、保供应、保安全,努力让菜农增收,让消费者得实惠。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更多要用市场的力量来推进。当务之急是抓好三件事:一是基地规划。要在建设好各类工业园区的同时,按照黄州建大城市的规划,按最低保有量,在市郊选择相应区域作市民的“菜园”。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省里农业板块资金中列支一定数额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蔬菜基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用招商引资的办法进行运作或探索蔬菜产区与销区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开展共同投资、资金补偿、技术援助,以此来解决中间环节的流通费用。二是依托有关部门和当地大、中专院(校),加大蔬菜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尤其是要提高低温蔬菜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推动蔬菜标准化、无公害化、规模化生产。三是通过发放技术补贴的形式,由农技部门对菜农进行指导作业,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要通过建立蔬菜储备基地,实时干预市场行为。当蔬菜价格过低时,可发挥储备基地的功能,有效减少菜农因价低而受损;在菜价升高时,可及时向市场投放,平抑物价,确保生产和市场的稳定。还要加强蔬菜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增加价格信息的透明度,防止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菜农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价格并强化监管。

第二招: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实施“农超对接”。目前,黄州有黄商、中商、武商量贩、中百和七一几个大型商场超市,应由发改、财政、工商、商务、农业、供销、质监、物价、食品药品监督和交通运输等部门配合支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多方协调机制,联手推进“农超对接”。据我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流通成本降低可以让利于民,既降低零售价格,又可提高收购价格。有统计数据表明,实施“农超对接”后,菜农每亩地年均可增收2800元左右,这对农户和市民而言,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招:组织农民同心干――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除实施“农超对接”外,要注重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支持带动面广、实力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并引导他们按照种植计划、品种供应、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来规范市场运作,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还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导他们与零售商签订产销协议,在生产布局、品种安排、产品加工、上市档期等方面,根据订单组织生产,直供超市、菜市场和各便利店,使其生产的菜品“早晨在菜农的菜园里,上午在市民‘菜篮子’里,中午就在市民的菜盘子里”。还应以网络为“媒”,改过去东奔西走为鼠标轻点网络天下,实行网上销售,坐在家里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市场风险,更有助于实现增收。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超对接”,在蔬菜生产供应与流通中的作用。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上一篇:开掘经济增长的再生点  促进黄冈经济快速发展
下一篇:加强服务业  促进黄冈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