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保护并利用好“黄冈文化名片”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周濯街委员 时间:2011-02-23 浏览量:

    人们都知道名牌的一半是文化,其实名城名镇的一半也是文化。一座没有文化内涵和理念的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导向力、凝聚力、辐射力和激励力,自然很难做到持续发展。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方为了使自己当地的文化更响亮、更抢眼、更冒尖、更夺人,而纷纷寻找、保护和利用本省或本市的“文化名片”。例如,河南便打过电影名片《少林寺》,山西便打过电视名片《乔家大院》,广西则打过演艺名片《印象・刘三姐》,苏州也打过民俗名片“苏绣”……。无论他们打的是哪一张文化名片,不仅都为推动当地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升本地文化软实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当地财政赚了个盆盈钵满,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黄冈也有自己的“文化名片

    广东省从2010415日起,在全省开展“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活动,以培育文化品牌,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表示,“岭南文化十大名片”应具有文化识别力、文化影响力、持续传播力以及文化形象力。根据上述原则,专家们推荐了20个候选“文化名片”。

    黄冈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我粗略地清点了一下,也多达20个以上。

    先说文学。古代有“唯楚有才,以斯为盛”的美誉。当代有“歌曲唱不过鄂西,文章写不过鄂东”之好评。其中仅古代代表人物便有: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浠水状元陈沆,黄梅国学大师瞿九思,“鄂东第一才子”邓文斌等等。而现代的代表人物则更多,仅仅被收入长江文艺出版集团出版的《之所以・名流――湖北二十位文化名流的人生解读》一书者便有三人,依次是:周濯街、熊召政、刘醒龙。

    二说戏曲。黄冈不仅产生了黄梅戏、文曲戏、东路子花鼓等三个剧种,京剧也是徽剧、汉剧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后的产物。而且“班是徽班,调是汉调”,而“汉调”中最著名的京剧创始人正是我们罗田县的余三胜。余三胜原是汉戏演员,他和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一起进京演出,且早于程长庚、张二奎成名,《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

    三说工艺美术。除了黄州农民画之外,更有继1938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苏绣”同获金奖之后,又于2006年与“苏绣”同获国家级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被誉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的 “黄梅挑花”。

    四说禅宗文化。中国佛教六大禅宗祖庭,黄梅独占其二,六位祖师有三位出自黄梅,因此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中国四大奇书”亦不约而同地提到过座落在黄梅县的禅宗祖庭五祖寺。

    五说武术文化。黄冈既有“脚是两条根,全凭手上身”的南拳,又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的北腿,还有以“猴拳”为主要特牲的孙家拳,更有“手到脚到,气到声到,手起步落,如弓放箭,一发即到,气势磅礴,无坚不摧”,由岳飞亲自开创的岳家拳。金庸在《射雕英雄传》提到的记载着岳家拳的拳谱、拳理、拳法、拳诀、拳歌等重要内容价值连城的武林奇书《武穆遗书》,便是先由岳飞记述成集,后经其子岳震、岳霆在黄梅县整理完成并密藏至今的。

    此外,还有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医中药文化,以万密斋为代表的罗田万密斋文化,以“黄麻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黄冈高中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英山为起点的“毕升文化”,以武穴章水泉为代表的竹器文化,以杨清江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和优秀的家族传统文化,以麻城的“麻姑”为代表的长寿文化,以周濯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文化等等。

    二、黄冈的“文化名片”正在遭遇轰抢或侵夺

    如果以广东人评选“岭南十大文化名片”的标准来挑选“鄂东文化十大名片”,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要保护或利用好我们黄冈自己的“文化名片”却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文曲戏已经被人抢走,黄梅戏、禅宗文化、黄梅挑花、岳家拳、赤壁文化等也正在遭遇轰抢,而以黄冈高中为代表的“黄冈教育”名片,则正在遭遇四面楚歌。

    具体地说,一是产生于黄梅、广济(即武穴)的文曲戏,已经被安徽省宿松县抢注为他们的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而我们的黄梅戏在与安徽省安庆市共同拥有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同时,又有安徽人到处写文章说“安徽省宿松县才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我们禅宗文化的争夺者更多。例如:禅宗一祖达摩所在地的河南登丰,还有禅宗二祖、禅宗三祖所在地的安徽人说他们才是禅宗的谛造者;而禅宗六祖所在地的广东人,则说“禅宗是在六祖惠能手里形成的”,因此,只有惠能才是禅宗的创始人,只有六祖寺才是禅宗祖庭。还有“黄冈赤壁”这张知名度很高的文化名片,原本来是集“赤壁之战”与“东坡赤壁”于一身的“赤壁文化”,可是湖北蒲圻偏偏说他们那里是“武赤壁”,即赤壁之战所在地,甚至不惜改蒲圻市为赤壁市。我们黄冈是“文赤壁”,即仅仅是苏东坡活动过的地方。

    再说京剧主要创始人之一的余三胜,尽管“班是徽班,调是汉调”之说早有定论,然而,一提起京剧的产生,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仍然是“班是徽班”,却很少有人能记起“调是汉调”。而在京剧的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赫赫有名的我们罗田县的余家――祖孙三人都是京剧史上的杰出人物:第一代余三胜,是京剧的奠基人之一;第二代余紫云,工花旦、青衣,位列“同光十三绝”之中;第三代余叔岩,是老生“余派”的创造人,知道的人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至于“黄冈教育”的名片,就更有危机四伏之忧了。大家知道,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国有两个“神话”牢不可破:一个是“海淀神话”(教辅),另一个便是“黄冈神话”。黄冈教育之所以成为“神话”,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高升学率,早在上世纪80年代,黄冈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就达90%以上;二是国际奥赛屡获金牌;三是黄冈教辅资料遍布全国。然而黄冈高中成名后“烦恼”不断,一方面关于它的争议一直沸沸扬扬。有人说,黄冈神话已经破灭;有人批评,它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另一方面全国各地都到黄冈来轰抢教师,轰抢“黄冈兵法”、“黄冈密卷”、“黄冈考典”。与此同时,黄冈教师跳槽到广东,珠三角以“黄冈”命名的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如今甚至连海南省的偏远山区三亚也打出“三亚教育”的文化名片。

    还有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本来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韩国人却说活字印刷是他们发明的。更有盛者,《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本来是我们蕲春县人,韩国人经“考证”后得出的结论:“李时珍的祖籍在韩国”。

    此外,还有黄梅挑花文化、岳家拳文化、神话故事文化等等,程度不同地遭遇到“轰抢”或其他形式的侵权等。自从35集电视剧《天仙配》夺得两项冠军,并以“天价”转卖海外版权后,在网上便开始有人说我周濯街是安徽人了。

    三、我们应该保护并利用好黄冈自己的文化名片

    保护的前题是爱护,只有爱之深,才能护之切;只有爱之深,护之切之后,“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因此,我想就如何爱护、保护并利用好我们黄冈自己的文化名片提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各级政府应该拿出一定数量的财政拨款,扶持或支持各县、市申报本地省级或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一旦申报成功,不仅谁也抢不去了,而且为这一“文化名片”保护、发展、利用找到了难得的资金来源。

    建议之二:各级政府应该组织一定的对本土文化有所研究的骨干力量,为爱护、保护本地的“文化名片”鼓与呼。他们的任务主要有两件事:一是专门向向各类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写文章,推介本地的“文化名片”;二是专门针锋相对地与外地或外国的,轰抢黄冈文化名片者打笔墨官司。

    建议之三:各级政府都要保护并利用好自己的文化人才。这是最最重要的,因为文化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里说的人才,一是这个人物本身便是“黄冈文化名片”的特殊人才甚至是难得的文化名流,二是指在保护、利用和研究“黄冈文化名片”中必不可少的“稀有人才”,三是有可能成为“黄冈文化名片”或有可能成为研究“黄冈文化名片”的人才。

    在这三种人才中的重中之重是“文化名流”。前文提到过的,那本由长江文艺出版集团出版的《之所以・名流――湖北二十位文化名流的人生解读》一书,在“前言”中这样写道:“名人不等于名流,有些人的名字天天见诸报端,个人的风光堪甚一时,但是难有风范的力量;而这些人,却是构成了一个时代分量的砝码,倘若被疏忽、遗忘和淡化,那么这个时代将处于失重的状态,他们所属的地域和民族也将因此失掉一些底气,甚至是失去角逐竞先的资格。”因此,将李尔重、周濯街、刘醒龙等二十个人选录于《之所以・名流》一书之中。”

当然,这样做是要花费一定钱财的,但是,同人才为本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那一点点投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安徽天柱山仅仅投资300万,将我的作品弄去拍了部《天仙配》,结果却每年为他们创造了1.8个亿的门票收入;黄梅县让我写了一部25集《黄梅戏宗师传奇》,一旦在央视八套播出,仅仅省委宣传部的奖金便是200万。

    二战末期,美、苏从不同方向攻入德国,然后开始争抢胜利果实。苏军是攻占柏林的主力军,部队人数众多,于是拆工厂,搬设备,挖掘资源,搜刮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把战俘当劳工,然后一车皮一车皮地运往本国。美国呢,也不甘示弱,动用了6个集团军的兵力,但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抢物资,而是掩护一个代号‘阿尔索斯’的谍报队,这个谍报队担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就是搜索躲藏在各处的科学家。于是,在开往美利坚的列车上,装满了一车皮一车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战后,苏联的那些重工业设备老化的老化,淘汰的淘汰。而美国呢,‘抢’过来的数千名科学家开始发挥功效,使得他们在核物理学、航天学、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突飞猛进,科技创新能力跃居全球第一。

    我在三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了一个《关于加大黄冈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的提案――再穷也不能“穷”人才》的提案中曾经说过:近年来,党中央把发现、培养人才提到战略高度,强调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人才兴,国家兴,实践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哪个县市的人才兴旺,哪个县市的经济环境就好,哪个县市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哪个县市获得的回报就大。

文化是城市之魂、之根、之本,没有文化的建筑是一堆污染视觉的垃圾。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所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更快地向那里转移。”文化繁荣既对经济繁荣起推动作用,又是经济繁荣的表现。纵观一些国际性城市,经济的繁荣是先决条件,文化的繁荣才是真正的标志。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                 黄梅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上一篇:建设中国禅宗文化园   让黄冈走向世界
下一篇:关于建设“一河两湖”生态文化产业群的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