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市校合作的黄冈引擎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瞿玲 王慧 时间:2015-03-05 浏览量:

背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市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创新驱动促转型,加快人才引进,推动科技创新。将市校合作向深度掘进、向广度拓展。继续加强“一园八基地”载体建设。提升市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和就业促进计划,启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新建全国重点高校优质生源基地10个以上。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

    市校合作,借智引才,是黄冈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市校合作如何向深度掘进、向广度拓展?市校合作如何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黄冈“双强双兴”发展目标?作为这次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他们有哪些想法呢?市人大代表屈凯军:

    搭建借智平台推动黄冈发展

    “市校合作从长远来说,是聚集人才,创新科技;从短期来说,市校合作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落实双强双兴的战略平台和支点。”人大代表屈凯军说。

    落实市长陈安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市校合作的目标任务,屈凯军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深化认识。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赢得全市人民的关注和支持,用成果来统一思想,还要依靠大量宣传工作来统一思想。二是改革和完善市校合作的体制机制。在继续坚持完善“一园八基地”构架的基础上,完成市校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市县联动,不能市里热,县里冷。要形成大气场、大举措、大能量、大成效。完善考核机制,县市区也纳入考核范围。完善督办机制,在督办过程中,发现问题。三是统筹推进,突出重点。以“一园八基地”为重点,依托高校会议在黄冈召开的契机,整体推进。

    “刘雪荣书记在市校合作总结会上指出,市校合作要做到‘三结合’,即规模与质量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高大上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这也为市校合作工作扎实推进指明了方向。”屈凯军说。市人大代表许建红:

    享受校企合作的利好

    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许建红正享受着校企合作、科技兴农带来的利好。许建红说,他们康宏粮油食品公司先后与省农科院、武汉粮科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由其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并在设备选型、工艺设计、营养配方、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创新团队+龙头企业+基地”的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基地,构筑优质水稻高效种植与精深加工平台。开发出“二度梅”、“佛缘”等系列品牌,多次荣获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和湖北粮油精品交易会金奖。2014年,企业与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共同组建“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发技术中心”,开发优质、高产、高抗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并建立育秧工厂,为当地农民提供机械化秧苗10000亩,带动农民亩产增收50公斤,流转土地3万亩,辐射面积20万亩,收购各类粮食15.5万吨,带动农民增收2500万元。市政协委员王基家:

    市校合作要做实“三个深”

    发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基家借用刘雪荣书记的话强调了人才对我市经济发展的不可取代作用。

    “建设‘一园八基地’、高规格启动实施黄冈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仅一年多时间,市校合作的载体不断做实,空间不断拓展,品牌不断做强,驱动效应不断显现,带来了我市人才聚集效应的形成、创业就业氛围的营造、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智慧库的建设成效初显。”王基家如数家珍般点出了我市市校合作的喜人成绩。

他建议,市校合作要做实三个深,一是“深度”,根本的就是凝聚深度共识。二是“深化”,关键是要突出重点、深化合作。三是“深入”,重点是要创优环境、深入推进。

市政协委员张红英:

    留住本地人才

    市政协委员、黄冈职院交通学院院长张红英说,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黄冈职院是国家首批优质骨干高职院校之

    市校合作的黄冈引擎

    学生大多是具备专业知识的本地人才,但毕业后大多离开黄冈外出工作。她建议在推进市校合作的同时,应考虑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加强本地人才队伍建设,关注如何留住本地人才,为本地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地服务黄冈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市民陈业烽(市校合作第一批引进人员):人才要向企业分配

    “从最初被招录到正式入职,期间有八九个月的时间,等待的这段时间很焦急,不知道能不能被引进,也不知道进来后会是什么情况。”陈业烽,上班已近半年,工作也都上手了,但谈及对市校合作的建议,他首先想到的是被招录到入职中间的等待时间。

    应届毕业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毕业后去哪里,陈业烽说,当时报名的时候不乏武大、华科的人才,因中间半年都没有消息,他们最后都另谋出路了,争取能早签约,早入职,早安心。

“我还希望在以后的人才分配上,能多考虑一下专业和工作的对口,岗位和个人特点的匹配。将人才分配的重点放在企业,这样能更好地让引进人才为‘双强双兴’贡献才智。”

市民陈立清(市校合作第一批引入人员):

    多为年轻人组织集体活动

    “刚来上班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找房子挺难的。”陈立清表达了她想借实习实训这个大家庭结识更多朋友的愿望,“我们绿色通道进来的都有补贴,能不能把家不在市区内的就近安排集体宿舍住宿,这样大家方便交流认识。重要的节日节点适当组织一下集体活动,不然外地的员工很孤单。”

上一篇:金融改革的黄冈节奏
下一篇:“三个政府”的黄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