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食品、住房、生态、文化……2013年黄冈“两会”上,越来越多百姓关注的热点词汇涌入大众视线,民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让百姓放心
吃饭,民生之本。2012年,白酒“塑化剂”、肯德基“速成鸡”、“黄金大米”等众多食品安全事件让百姓谈食色变。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何让百姓吃得放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严格监管食品安全。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两个“菜篮子”工程建设文件。
政协委员胡炜红这样提议:“在黄州城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新建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点20个,购置安装自动监测仪器,主要监测农药残留。”
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建标准化菜篮子基地10万亩;每个县市区新建或者改建1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全市检查放心粮油经营网点200个,食品安全示范店200家;市区建成放心早餐工程示范店70家。
保障住房,让百姓安心
住房,民生之要。住房如何让百姓不焦心?
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增加房源,才能真正使住房惠及民生,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在今年的两会上,完善保障性住房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还建小区做好后,再与百姓谈拆迁补偿,一定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市人大代表、红安县觅儿寺镇镇长徐绪忠谈到解决拆迁难题时这样说道。
目前,该镇园区建设已完成25平方公里,镇政府在解决拆迁难题上,积极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据悉,去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开工18186套、竣工13366套,改造农村危房26550户、竣工20176户。今年,我市将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000户。
生态建设,让百姓舒心
生态,百姓生存之基。如何让发展与生态“齐飞”?随着黄冈经济的发展,百姓已尝到工业文明带来物质享受的甜头,但环境污染也使得曾经鸟语花香、湖光美色的画面日渐褪色,百姓对生态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
“两会”上,委员们建议,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规划、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农业,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建成垃圾处理场140个、垃圾处理池4万口,购置垃圾转运车4000台,是今年市政府要完成的十件实事之一。
2013年,市政府将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向着建设美丽黄冈的目标迈进。
文化强市,让百姓幸福
文化,民生之魂。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百姓的精神归属感和幸福感?
2012年,市博物馆建成开放,《东坡》、《李时珍》等戏曲精品登上国家级舞台,电影《全城高考》被推荐为优秀国产影片,成功举办第三届东坡文化节、第二届挺进大别山自行车赛、首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市文化品牌建设大放异彩。
从城镇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农家书屋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全面开花。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红色文化、东坡文化、戏曲文化、禅宗文化、医药文化等文化品牌。
新的一年,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市政府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等,推动黄冈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让黄冈百姓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
上一篇:“两会”政协委员声音
下一篇: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