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全面小康,如何持续发力?
引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大别山振兴发展、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十年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我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行动指南。《纲要》(草案)一出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展开热议。
加快市区一体发展步伐
《纲要》指出,深入实施“一区两带”总体布局,高昂市区龙头。“一区两带”,即打造以黄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黄冈都市区,建设黄冈长江经济带和黄冈大别山生态经济带。
对此,市人大代表、黄州区堵城镇党委书记张劲松给予重点关注并提出建议。张劲松说,“一区”凸显了黄州中心区的地位,希望市委、市政府对24个全国重点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多争取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对堵城、陈策楼、陶店等市区城镇更加重视,把更好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到市区一体建设上,全力打造好黄冈都市区。他建议,高昂黄冈市区龙头,还需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管理权责,权责一致才能事半功倍。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否完善,关乎每个市民的生活。作为黄冈中心城区赤壁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市人大代表杜俊冰对此体会深刻。他说,黄冈城区基础设施极为滞后,整个城区只有一个垃圾处理厂,而且离中心城区几十公里,没有一根电动汽车充电桩,停车泊车位缺乏,公共休闲场所资源紧张。
《纲要》对“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单列章节进行了部署。结合黄州区实际,杜俊冰认为,应加快完善地下管廊,建设集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国防光缆等各类地下管线为一体的管道综合系统。加快推进充电桩设施规划建设,新建小型垃圾处理厂,要求新开发物业小区配建小型集贸市场或小区果蔬屋,在城市建设中配套建设更多的公共休闲场所,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从做大学前教育、做优义务教育、做强高中教育、做好职业教育、做特高等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8个方面作出部署。
在市政协委员、黄州中学副校长兼黄冈外国语学校校长程业超看来,黄冈是教育大市,但不是教育强市。他希望在“十三五”时期,黄冈教育能真正实现从“大市”到“强市”的转变。
程业超认为,这个转变的关键在教育的公平发展、均衡发展。2015年市教育局围绕规范招生、教师交流作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城区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仍然严重。应搁置争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统筹城区教育资源,努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同时,教育强市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应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打造“创业黄冈”品牌
《纲要》提出,围绕打造“创业黄冈”品牌,深入推进创业,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市政协委员、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郑丽霞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渐呈燎原之势,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为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合《纲要》部署,她认为,要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黄冈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动能,为打造“创业黄冈”品牌增加新的动能。
她建议,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扶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探索破解返乡创业融资难题,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聚集配套、协调发展的创业平台。积极开展返乡创业培训,创新服务模式,为返乡创业者建立创业绿色通道。
链接: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的要求,“十三五”期间,黄冈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一极三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增长极、长江经济带跨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大武汉功能疏解承载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上一篇: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解读
下一篇:市政协召开省政协委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