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协》杂志刊发洪再林同志署名文章: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
在湖北省政协今年开展的第一次委员读书活动中,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孙伟向委员们推荐了《新质生产力》这本书。《湖北政协》杂志2024年第4期刊发省政协委员、黄冈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洪再林署名文章《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全文转载如下: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我省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改革是动力,紧扣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黄冈市坚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政策优化、机制创新、载体构建上聚力加力,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6家,总数首次破千,达到1108家,同比增长44%,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把技术突破作为关键引领,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力量和资源,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与产业供需对接、合理匹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因势利导推进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要求“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指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去年以来,黄冈市坚持用供应链提升传统产业,对接华纺链,做强集采集配、线上交易、数字化改造等服务,提升纺织链能级;搭建麻城金石链、武穴建材链、红安泛家居链等重点供应链平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粮油、水产等大宗农产品,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一品一链搭建供应链平台,推动非标产品向标准产品转化。以专业化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围绕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专业园区、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促进集群发展;围绕配套长江存储布局产业园,培育湿电子化学品集群;对接光谷生物城,建设特色原料药生产基地;依托智能科技产业园,发展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重点放在战略性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上,因为这些产业代表着技术发展的前进方向,但也不能因此忽视甚至放弃了传统产业,要想办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改造传统产业,使其不断地转型升级。
先立后破推进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近年来,黄冈市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系统谋划推动改革,集成推进“放管服”“多规合一”、国企改革等30余项重大改革,全域推进融合型教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资源下沉。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统一起来,把就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起来一体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要更加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难点,持续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要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先进生产要素,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市政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