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的绿色乐章
第一乐章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下海,却如愿挖回第一桶金
在黄梅,金玉玺颇有知名度,人们知道他是一个“造林大王”,是个日进万金的绿色银行老板。
可十多年前,老金跟许多人一样,也是个月拿几十元工资的普普通通的职工。他的工作岗位在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从事药剂工作。
老金之所以能摇身一变,是因为他爱学习,肯思考问题,是因为他有一腔知青情怀,还有他骨子里的那股商家气质。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都是生意人,全国解放初期,金家在流动做生意中来到鄂东,相中了黄梅孔垅这块风水宝地便驻足不前,于是举家从安徽怀宁迁到古镇定居。金玉玺出生于此,并在这里上学读书。1969年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到邻近的蔡山区周仙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做些放牛、捡粪、耕田、耙地的事。十年后的1979年党落实知青政策,他被安排在分路区卫生院做药剂工作。再十年,他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孔垅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还是做药剂,只不过是长进了一个师字头衔。
不久,他的同事看出,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似乎捆绑了这位最不安分人的手脚,他骨子里的生意细胞在发酵,他想到大千世界里去闯荡一番,他要干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事业来。适逢这时改革春风日益强劲,工商大潮澎湃激荡,有大胆的弄潮儿开始下海搏击。
金玉玺心里痒痒的,但这毕竟是要首先丢弃铁饭碗的事儿,不是闹着玩的。因为在许多人看来,医院是个好处去,医生职业是个不差的职业,很多人求之不得呢,而他为了这份工作,也苦苦磨练了十年,为之奋斗了十年,如今真的就要舍弃,说思想没有斗争那是假的。
背负着矛盾思想,1991年年底的一天,金玉玺只身来到孔垅东港边,望着一河东去的烟波,静听潺潺流水的声响,思绪的闸门突然打开。他转身回到单位,果断向领导递交了那份早就拟就了的停薪留职申请。
他下海了,先帮他爱人打理小眼镜店。那一年,他的爱人所在的街道小厂破了产,便开了这个眼镜铺子以贴补家用。做眼镜生意,老金是轻车熟路。要知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做眼镜生意的。
眼镜生意很红火,老金家有了积蓄,但他觉得作为一个商家出生的人,把钱放在银行给别人投资,自己赚点利息不合算,他跟妻子商量,打算立足眼镜店,向外扩张,将全部积蓄拿到小池开发区办企业,而被他选中的第一个扩张项目就是做卷闸门,厂名就叫黄梅县民族卷闸门厂。
那时节,到处都在搞开发,商店林立,卷闸门生意好得出奇。这个巨大商机又被金玉玺逮了个正着,生意很快就扩展到黄梅县城和武穴、九江等地,一时间,他的产品供不应求,利润滚滚而来。
老金是个头脑活络的人,他由卷闸门生意好想到了装潢业,因为要门就要窗,要开店要有柜台,要吸引顾客就要把店面整得鲜亮鲜亮,还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谁个不想把室内布置得美观些?是此必定要装潢。据此,老金在卷闸门厂的基础上开了一家装饰公司,生意比卷闸门还要好得多。实打实说,老金下海的第一桶金主是从这个项目里挖回的。
与此同时,老金还瞄准了一个投资目标,那就是开旱冰场,他在孔垅投资15万元做了一个木地板留冰场。溜冰场开业,引来无数青少年娱乐锻炼,生意火爆,明眼人一看,老金又大把大把在赚钱了。
在老金看来,以上这些,还只能算是小有成就,不能就此止步。老金就是这么与众不同,他从不是个小富即安的人,更不喜欢过四平八稳的日子,他想把事业做得更大一些,做得更波澜壮阔一点。他知道:开个眼镜店,办个卷闸门厂,开个装饰公司,设个旱冰场什么的,仍然是停留在小作坊的境界,摆脱不了小手工业的束缚,他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强做大就只有朝县城或更大的地方奔去。
1992年底,他把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翻出来重新学习,领悟到要想把事业做强做大,思想必须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还要再大一点,步子还要迈得更快一点。于是确立了投资、投资、再投资的思路。1997年,他瞄准了县城鄂东大市场对面的一方宝地。他将别人刚刚建起来的一幢三层楼房承租过来,投资44万元,开了一家以回族饮食为特色的“清真餐馆”。餐馆的回民清真风味,吸引着四方食客纷至沓来,不多时,老金的清真餐馆便红遍鄂赣皖三省周边地区数十县市。
在老金忙得溜溜转的同时,时光悄悄进入了新世纪,这时的老金事业越做越大,资本像雪球越滚越多,熟悉老金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老金的:可不是吗?他怀着忐忑心情下海,却如愿收获了第一桶金,为发展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彰扬金玉玺的创业精神,在世纪交替的时候,黄梅县政协把他吸收为委员,并在其中担任常委职务。
第二乐章 得陇望蜀,回身他打造出一座巨大的绿色银行
金玉玺是成功的。读懂金玉玺为人为事巧门的人知晓,他的成功得力于他的超前思维和超前眼光,他用这超前思维和超前眼光提前捕捉到一个又一个商机,从而总走在了别人的前面,有效避免了“贩牛牛贵,贩羊羊贵”这个千百年来令商家头痛的厄运。
跟老金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老金好动,即便是前途坎坎坷坷他也要勇往直前,何况他下海以来一直顺水顺风呢。老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
就在人们对老金的未来进行猜测议论的时候,有自称会相命者,说从老金的相面上看来,老金的财运快走到尽头了:金玉玺拥有的固定资产毛值怕有几百万,家庭生活也达到了小康,政治上已是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年龄也近五十,膝下有可爱的儿女。人混到这份上,够本儿了。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属命论的观点,也许不错。于是,好心人劝老金就此留步,见好就收,而爱人也似乎有同样的朦胧想法且不时表露出来。
老金呢,他从来就不遵从命运的安排,如若不敢跟属命抗争,他这会恐怕还是个中规中矩的药剂师。依老金的性格,他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想有新的作为,首先必须排除阻力。老金对人说,眼下前进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即一内一外,来自外部的阻力好排除,而来自内部的阻力即家庭阻力就不是举手之劳了。这内部阻力的关键人物是爱人,她的思想不通诸事便不好办,若她的思想通了便艳阳高照。一日晚饭后,老金和妻在一起看电视连续剧,是一部知青返城后于艰难中创业的故事。剧中的一对知青夫妻永不服输,跌倒再爬起,终获成功。妻动了感情,泪眼婆娑。老金感到机会来临,正是与妻沟通的好时候。他从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说起,慢慢绕到在和平环境下我辈如何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的话题上来。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丈夫在当知青的十年时间里,看到了农村的贫穷和落后,立志要为改变这种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来,如今正要施展情怀。妻从丈夫此时此刻的话语中,早就揣摸到了男人的弦外之音。她说,你尽管按你的思路去干,我不会拖你的后腿,要不你拿什么去为社会做贡献呢?
妻一席话说得老金很激动,心里像喝了冰糖茶一样甜滋滋的。老金常对家人说,人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有益于社会,这些年来他一直为之而奋斗,从1992年至今,通过抗洪救灾、扶贫修路、敬老助学、建设光彩事业等等名目,他捐献的资金数以十万计,平均每年1万多元,另外还通过在企业里安排困难户劳动力就业,使其增加了大笔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准。老金想这样做应该,今后还要这样做,且力度还要大些就好。而要加大社会贡献力度,惟有先加大自己创办企业的力度,扩大企业规模才能如愿。
做好了内外思想工作,就是动手上新项目的时候了。不过,这时候,他的思路与他人的想法不同,完全变了。他的新思路是从中央文件政策精神上获得的。为了把稳起见,他从县有关领导那里借来许多有关“三农”的文件认真学习。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把“三农”的问题提到了最重要的议事日程。金玉玺决计踏着中央政策精神的节拍,关注“三农”,从“三农”里找出未来发展商机。
机会青睐有心人。2002年,他荣幸地被推为市政协委员,稍后又增补为常委。这让他感到了莫大的荣誉,但也有不安,因为跟其他委员比起来,他的企业规模还太小太小,要做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自己还要努力。带着这个想法和关注“三农”的一门心思,他参加了市政协一年一度的例会。在大会分组讨论会上,老金从昔日老领导、现任市政协副主席张冠英那儿获得了一条意杨生产前景广阔的重要信息。意杨生产――“三农”政策――中央文件,三点对一线了,老金拿准了新上项目的脉搏。他决心在意杨生产方面大干一场。会后,他立马参加了“湖北省第一期速生意杨林培训班”,旋即,试着承包50亩撂荒的湖滩,奋战一个冬、春培养幼苗,到了夏天,50亩苗圃里的意杨苗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好不爱人。50亩苗圃,十几万株苗木,一两年后便要将它们移栽出去,这要多大一块地方哟!
这时又有好心人出来规劝老金,他们担心他摊子铺得太大,后续资金不足,会闹个半途而废,就劝他光办苗圃,卖树苗,现炒现卖,虽然规模小了些,却能图个没风没险。
这当然不合老金的性情。他定要去承租一大片土地将意杨苗全部栽下去,进而建设一片绿色大产业。口里否决了好心人意见,但心里还是没底,究竟到哪里去弄这大片土地呢?正在他犯难的当口,县政协副主席石国祥帮他出主意,约他一起找到蔡山镇庙垸村,那儿外江有一片几千亩撂荒的江滩。这滩头是江水挟带来的潮泥堆积而成的,潮湿松软,非常适合意杨生长,且不妨碍长江汛期行洪。而当时国家在经历九八九九连续两年特大洪灾后,痛定思痛,决计施行“平垸行洪”政策,一劳永逸地解决洪泛区水灾问题,据此,世居在庙垸江滩上的村民陆续移出,作物停止耕种,江滩虚待行洪。由于各方支持,大事很快玉成。2003年下半年,金玉玺在如愿在这片江滩上建起了金洲林场。
亲爱的读者,当你今天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徜徉,心情愉悦地领略那无限的碧波风光的时候,你恐怕怎么也想像不出当时洲上那荒凉的景象。那时的新洲上,荒草有一人多高,且茂密,遍地是芦苇,钉螺密布,血吸虫滋生,人畜不敢近前。灭螺、除草是当务之急。可除草、灭螺说来容易,做来令人头痛。谁都知道它是一件耗工费时,又非常苦非常累的事。为了快速开发出这片荒草地,栽好意杨林,老金甩开了大手笔,他购买了大型旋耕机、手扶拖拉机汽车和抽水机,并配好发电机组,采用现代化作业方式开荒。在奋战江滩的日日夜夜里,老金每天头一个出工,最后一个回到工棚,真个披星戴月,沐风浴雨,人劳碌得像一尊黑菩萨,但他却不言苦累,有的是爽朗的笑声和对作品(所开发出的林地)好生欣赏的神情。
在成片的荒滩上造林,除了艰苦的生存生产条件外,最难最难的事莫过于资金短缺,平整土地要钱,挖沟要钱,育苗要钱,栽树要钱,除草施肥要钱,几十个员工吃饭要钱,月底工资要钱。这里要钱,那里要钱,没有钱便难支配。还有许多好心人总怕金玉玺步子迈大了收不了场,总在他耳边不厌其烦地“规劝”他收手,但勇往直前的性格铸定了他永不回头。金玉玺对人说,手头一时没钱并不难,难的就怕长时间想不出解难的对策。不错,老金就是一个善想对策的人,这难那难,最终也难不倒头脑活络的金玉玺。在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的同时,他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有效地克服了资金难筹这个短腿,即他在幼林里间作小麦、芝麻、花生、黄豆等夏秋作物,在尚未开发的荒滩上养牛养家禽,用这些短线收入来支付长线投资,积小钱为大钱,顺顺利利地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
经过四五年时间打拼,老金带领员工们在洲上开挖排水沟10公里,修机耕路5公里,建排灌闸两口,推土10多万方,平整土地6000余亩。从此,新洲上水系疏通了,荒草不见了,钉螺灭绝了,取而代之的是蓝天白云,碧树绿波和成群的牛羊。曾几何时,这片6000多亩叫人头痛的荒滩,硬是让金玉玺和他率领的一批员工们出落成画儿一般漂亮,一天一个样,看了叫人心花绽放,而40万棵速生意杨树更像40万本活期存折,每时每刻都在往老金的腰包里进帐,谁人看了都眼热。
搞定金洲林场后,金玉玺长舒了一口气。他在洲上打了一口深井,做了20间瓦房,留下一拨人马后,自己又率领主力回师北上,于2006年在县城南5公里处的濯港关山租赁荒山地180亩,建起一个花卉苗木基地。
随着这个花卉苗木基地的建成,金玉玺与时俱进,将他的公司更名为黄梅玉玺林牧开发有限公司。至今,公司总投资800万元,年活立木增加蓄积5000立方以上,还有10万株花卉苗木,以及牛羊鸡鸭等成批畜禽。这样算下来,而今的金玉玺即便坐在家里足不出户,每天进项的毛收入不下1万元。
永不满足的金玉玺真的得陇望蜀,只用六年功夫,他便成功打造出一座利润诱人的绿色银行。
第三乐章 永无止境,一个新的产业目标在他心中酝酿成熟
好事似乎总是偏向成功者。近年来,黄梅县城建设加速,规划中的一条笔直的外环大道将从金玉玺的关山花卉苗木基地擦边而过,这又给金玉玺提供了一个发展生态休闲项目的契机。金玉玺决定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在关山建起一个生态休闲山庄,为劳动人民提供一个绿色的休闲场所。
佩服金玉玺就佩服在他总有超前的眼光。其实2006年建关山花卉苗木基地,并不是金玉玺一时心血来潮,早在两三年前,几乎是与开发新洲上的同时,他就打定了在此地设一粒棋子的主意。那次他在县建设局看到黄梅县城未来发展规划图,就断定这里不久就会生出无限商机,于是抢先占了这个制高点。
二月里的一天,户外春意浓浓,创业热情极高的金玉玺执意要带我到他的关山花卉基地畅游。我们穿行在林木花卉间,园里鸟语花香,诗意洋洋。老金不时指点指点这里,不时又指点指点那里,他说他已请人绘就了图纸,计划要在基地里开挖一片大鱼池,要建起一幢星级饭馆,要开辟别致的停车场,要修筑小桥流水曲廊亭榭,还要布局一个狩猎场,使关山集渔猎休闲于一炉,让四方来客在这里舒舒服服,好好生生体验体验劳动之余的幸福和快乐。
金玉玺说,他的这一揽子计划将要投资两三百万元,在未来两三年内建成,那时县城外环道刚好竣工,他的山庄也就可如期同步正式开业。
我们正热烈议论着玉玺林牧开发公司的美好未来,林间悄然传来了悠扬的音乐声,是小提琴协奏曲,乐曲高潮里夹着厚重的钹声,是很华彩的那种。
呀,金玉玺这些年来所演奏出的绿色乐章,不正是如此绚丽华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