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理顺体制机制 建好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信息来源:政协蕲春县委员会 作者:蔡绪银 时间:2019-06-27 浏览量:

           近年来,蕲春县委、县政府高举高打李时珍品牌,大力实施“药旅联动”发展战略,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发展蕲艾产业为引擎,较好地促进了 “中国艾都”和中国健康产业示范县、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32个,其中乡镇办卫生院25个、村级卫生室546个,在职在编2388,其中正高级23人,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

虽然,各地在完善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创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

一是用人机制还不够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医务人员不足,工作过于繁重,超负荷作业影响医疗质量。二是人才配置结构不合理,乡村医生年龄老化,人员补充困难,容易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三是基层医院环境差、待遇低,人才引进难度大,人才流失较突出。四是专科专业人才不足,如眼科、耳鼻咽喉、皮肤科、口腔等,对于这些专科,基层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二是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受制于资金瓶颈,其设备添置、人才培训都需要资金支撑,关键在于缺少财力支持的硬政策。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未列入财政补偿。设备配置率不高。基层医疗机构大多资金紧缺,无力配备大中型医疗设备,造成部分技术因为缺乏相应的设备而无法开展,很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得不到明确诊断,病人只得去州、县级医院救治。

三是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基本药物目录针对性不强。部分疗效好,成本低的药物配送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用药受限制,直接导致临床医生在治疗病人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且往往把部分原来可以收治的病人转往上级医院,影响病人疾病转归。同时,患者普遍把花钱看病视同购买普通的商品,对医疗的特殊性和疾病的复杂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医患矛盾的调解处理方面,过多地讲和谐,息事宁人,习惯于出钱了事,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闹”行为。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深化和推进医改,涉及到20多家单位,卫健局和医改办难以协调,建议市、县由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分别担任市、县医改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形成部门主动参与医改的合力,增强医改政策的稳定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落实人才“绿色通道”政策。近年从高等医学院校引进的大学毕业生编制不能解决,导致不少人离开。建议县直单位一本及以上大学生或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乡镇卫生院二本及以上大学生或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直接解决编制问题。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快卫生人才资源开发,使卫生人才总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改善人才结构,提高医疗质量。对基层医院定向培养专业人员,在政策上及经济上向基层医院倾斜,便于基层医院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三、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县域医共体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载体,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办医职能,从而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四、加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投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基层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探索有利于基层医疗单位的补偿机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管理制度,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上一篇: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让村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下一篇:明确发展定位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