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精准扶贫
引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市10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8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让黄冈从此告别贫困。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在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如何让精准扶贫见实效,为“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显得至关重要。
连日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怀揣着沉甸甸的民意,带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各抒己见。
统筹协作合力治贫
“扶贫工作要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才能努力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市政协委员、红安县妇联主席袁珊红认为。
她建议,各个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自平台,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以技术培训、教育资助、公益活动等一系列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发挥整体合力,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市人大代表、英山县雷家店镇新华村书记杜艳红认为,“有了好的政策,关键是要落实到位。政府要加强引导,相关部门明确各自职能与责任,通力合作,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群众要多研究分析,多创新探索,统筹规划,推进扶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用心动情用爱扶贫
精准扶贫,不光要有好措施,更要有爱。市人大代表、罗田县国土局局长朱贤林表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有爱心”。他认为,首先要爱农业农村农民,把农村当自己家,把农民当自己亲人,带着这种朴素的感情真正融入到扶贫工作中去;其次对贫困户要有爱心,要热爱扶贫这项工作,动真格,下决心,摸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找对致富路子,踏实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
他建议,要强化责任意识,敢于担当,杜绝“等靠要”思想,多花时间和精力,多进村入户,多了解贫困户状况,不仅确保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也确保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用心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
特色引领产业脱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聚焦产业,才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
市政协委员、浠水县旅游局总工程师陈小雪认为:“我市红色、绿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特色明显,品类丰富,交通区位优越,而且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兴旺’的特点,发展旅游业,可以使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转化成对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整体拉动,带动一个片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活跃。因此,应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的有机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链接:全市共抽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军分区及人武部等单位选派驻村干部14858人,共组建3106个扶贫工作队,向全市892个贫困村、433个后进村、175个难点村选派了1351名驻村第一书记,组织74395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49809户。截至1月15日,我市2014年已脱贫20226户,105837人;2015年我市共计解决了27.91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超年初计划8.85万人的215%。
上一篇:发展路径,如何走得更好?
下一篇:黄冈秀色,怎样“卖出”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