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见彩虹
叶佑华出生于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的一个普通农家。只上过三年小学的他,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执着追求,最终以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挑战了人生极限,由一个曾做过伙夫,当过小工,贩过鱼,掏过大粪的农民,转型为黄冈市钢材贸易和客运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他给我们奉献了一些荡气回肠的拼搏故事和启迪人生的精神财富。
往事如烟风飘去,回眸历历在眼前。
1980年,贫困如一块巨大的山石重重地压在叶佑华的身上。他左思右想,考虑如何跳出贫困的圈子。面对着叶路洲一个几乎要倒闭的油厂,在油厂做伙夫的他勇敢地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承包油厂。
经营油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他没有社会背景,又没有管理经验,在各方面打招呼的情况下,面对拿着“白条”提油的关系户,他只能忍痛 “同意”。时间一长,“白条”一大堆,油厂就在一些关系户的“关照”中倒闭了。一心想创业的他被失败撞了一下腰,留下一笔不小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越是捉襟见肘的时候,越是要用钱的日子。
那一年,心爱的女儿周岁快要来临了,而全家仅有50元钱生活费,妻子向叶佑华哭诉着,怎么办?叶佑华心痛难受,他心想:妻儿没有跟着自己过一天好日子,吃的是粗粮,穿的是粗布,干的是粗活,那一幕幕艰苦的镜头在脑子里不断浮现,挥之不去。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村头痛苦地思索着:家里穷得连女儿过周岁的钱都没有,难道真的要这样穷一生?我是一个男人,我还有一双手,我必须要想办法养家糊口。
第二天,叶佑华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余什么地方都响的破自行车,怀里揣着家里仅有的50元钱做起了贩鱼生意。不知是天道酬勤,还是天无绝人之路,50元本钱的鱼生意当天就赚了30元钱。从那一刻,叶佑华朦胧之中意识到,他找到了可以改变一家人生计的路子。但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的他,突然做起了小买卖,面对熟人眼光的打量,他一下子难以改变传统观念,还是有个思想上改变的过程和心理上的矛盾。但他很快意识到“劳动最光荣,不偷不抢,将钱买鱼,将鱼卖钱,没有什么怕丑的”。叶佑华很快地改变了怕丑的心态,迎着村里人的异样目光,坚定地走向贩鱼之路。他每天天没亮就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港口,拖鱼到黄州卖,就是下雨天也没有闲下来。寒冬腊月,一件破大衣穿在他瘦弱的身上遮风挡寒。他推着自行车走在漫长的贩鱼路上,生意从小到大,从赚到盈,让他品尝到生意、人意、情意的韵味。每天赚了30元、50元、80元不等。生意活了,熟人多了,叶佑华越干越有劲。
精彩的人生总是几经磨难,叶佑华的人生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正当他的贩鱼生意逐渐红火,家庭经济条件慢慢地发生改变之时,他承包油厂时遗留白条子的债主们把白条子当门票纷纷上门讨债。那些日子里,叶佑华头是大的,心是麻的,口袋依然是空的。在当地,人们都知道一句话:杀人的偿命欠债的还钱。无论多么的艰难,欠人钱的叶佑华从没想过“逃债”二字。为了尽快偿还债务,叶佑华决定到湖南钢厂找亲戚谋一份事做。他强烈地渴望在这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有一双真诚的大手能帮扶他一把,哪怕只是将手伸过来。
上天总会把机遇赠送给那些有心和勤劳的人。
在湖南钢厂,叶佑华先谋得一份掏粪的工作,后来又在钢厂装修围墙。他做事泼辣麻利、言语谨慎的品质吸引了该厂的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以伯乐的慧眼看出叶佑华是个敢干且不怕吃苦的人,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他决定让叶佑华到武汉开拓钢材市场,做湖南钢厂的一名销售员。
做了销售员的叶佑华走在武汉市繁华的街道上,既感到茫然,又感到机会伴随着自己,他知道,这是他人生之路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一定要好好把握机遇。通过深思熟虑之后,他给自己立下了三条做人原则:一是对待公物和资金节约不截流;二是做人老实不耍滑;三是对待客户诚信不欺诈。为了给单位节约,他住在武汉最差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盒饭。由于他为人厚道,讲诚信,一个季度下来,他的业绩一路飚升,让全钢厂的领导刮目相看。从此,叶佑华的名字在钢厂一下子传开了,他成了湖南钢厂销售部门的功臣!当年,除了工资外,钢厂给了他20万元的奖金,以鼓励这位农民出身靠吃苦耐劳精神闯出来的销售骨干。叶佑华初次尝到了小胜的滋味。
然而,叶佑华没有为眼前的胜利果实沾沾自喜,他的潜意识里有一个梦在呼唤着他。多年来,这个深埋在心底的创业梦想还没有实现。他要做大生意当大老板,他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实业。
他很快在武汉注册了宝得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并且把妻子带着一起干。这一干,就是汗水浇开幸福花,就是风和日丽艳阳天!
叶佑华的妻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多年来,她跟着叶佑华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当叶佑华在外面找钢材市场时,她一个人赡养着叶佑华年迈的母亲和一双儿女。在共同闯荡市场中,她同样吃透了“生意经”,她告诉叶佑华:“把钢材生意细化分析,我们能够摸索出一些门道”。就是妻子的这一句话,使得叶佑华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把炼钢的原材料组织收购,再送到钢厂,那苹果树上就会结满金刚钻,一个宏大的思想火花在他的大脑展开了... ...
2004年,宝得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打了一个漂亮仗,光企业纳税就是2000万元;2005年,公司纳税3800万元!叶佑华终于跻身于成功企业家之列。
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之后,叶佑华要实现更大的一个梦想:不是什么追慕大城市、大招牌,而是四个字的报恩情结――回家创业!
因为叶佑华是农民的儿子,心底蕴藏着深深的故土情怀。
2005年12月8日,叶佑华以2320万元公开竞价,成功收购市汽运总公司在东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重组了东运集团有限公司。这是黄冈市交通运输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正是他为人诚实守信的好口碑赢得了黄冈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他投来的信任票。
殊不知,3年前,该运输公司是一个严重亏损濒临倒闭的企业;3年后,它的年营业额比两年前翻两番,累计上缴各种税费达2000万元,一跃成为黄冈市交通运输行业骨干企业之一。时间纪录着他与企业间的细微变化,发展考量着他与企业间的管理水平,这得益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得益于叶佑华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曾经有人不无担忧地说:“一个靠卖鱼出身、不识几个字的叶佑华能搞好黄州的客运市场吗?”不少行家里手带着友善的怀疑关注着他。其实,热爱学习,是只读过3年小学的叶佑华最可贵之处。早在经营权移交前的2005年11月,他就带领接收专班人员到仙桃、襄樊汽运公司考察,学习这些企业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然而,上天总是在无情地磨练着叶佑华的意志。正当他一心想要把黄州客运站打造成黄冈客运的形象窗口时,叶佑华的妻子患了不治之症。这如同晴天霹雳,让叶佑华差点倒下。多年来,妻子和自己同甘共苦,几经磨难,共同打拼,才有了今天的家业,妻子是自己人生中的忠实伴侣,甚至是自己创业的航标灯,如果失去了她,叶佑华的人生将会变得灰暗无比!
7个月后,一边要悉心照顾病床上的妻子,一边要处理集团事务的叶佑华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妻子的生命。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中年丧妻。叶佑华一度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但面对集团员工的关切眼神,面对200多名员工要吃饭,要生存的现状,叶佑华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大。他要振作起来,要把丧妻之痛用创业来化解开;只有把妻子与自己共同创建的事业发展下去,就是在与妻子并肩作战!叶佑华强忍泪水,把所有的情感寄托于集团的改革中去。
他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运输企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他突出重点狠抓人、车、站三个方面的源头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做到了安全“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他先后投资近400万元,对1100台客运车辆建立GPS卫星导航信息平台;投入100万元,新建了检测车间并安装了车辆检测系统;投入30万元添置了消防设备;投入50万元安装X光安检监测仪和报站显示屏。几年来,集团公司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行车责任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发生一起消防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劳资纠纷和员工聚众上访事件。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全民创业”的号召,市政协向全市各级政协委员提出“发挥政协委员表率作用,在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活动中建功立业”的要求,身为市政协常委的叶佑华,心中又浮起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再举创业,要做就做得最好!
2008年5月,投资4000多万元的开发区客运站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工程是一个多功能的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吃住行一条龙服务。
在硕果累累面前,我们与叶佑华一起来分享这样一组奖项带来的喜悦:
集团公司2007年度被评为黄冈市50强企业,2008年初被省交通厅运管局评为十佳客运站。叶佑华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市直民营企业纳税个人奖、黄冈市税收贡献奖、全省纳税“百佳”企业称号、优秀市政协委员、市直“十佳”纳税人称号,2008年被推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
身为市政协常委,叶佑华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与众不同的认识。
“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维护员工权益;对外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做好环境保护,并依法纳税。”叶佑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员工的生活福利方面,叶佑华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的承受能力,对工作时间满一年的员工每年上调工资,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每逢重大节假日,公司要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岗位标兵、中层干部和员工代表外出度假旅游等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如今,广大员工的协作精神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每当客流高峰季节,公司从领导到管理人员全都上了一线。在公司上下,后勤支援前勤,二线服务一线,局部服从整体的意识已在员工中逐步形成。
金钱本是无情物,用在情上情更浓。叶佑华每年要捐助上百万元用来支持公益事业,扶持困难家庭和失业人员等。他连续6年坚持扶助黄州区堵城镇敬老院。
大爱无声,叶佑华的真情是自然流露的!因为他深知:公司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
叶佑华,一位农民,恰逢盛世改革,他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终于崭露头角。他用勤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用诚信铸起了企业品牌,用实干点开了黄冈客运绽如鲜花的页面。叶佑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遨游了二十多个年头,终于,同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一样,历经风雨见彩虹,一叶芳华映秋实。
2009年12月21日
上一篇:创新促发展 实干铸黄商
下一篇:书写“美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