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爱赢才会拼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 时间:2010-01-06 浏览量:

五年前,周锦平是黄冈白莲铝业集团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在国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浪潮中,他和许许多多的国有企业职工一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下岗职工队伍,由一名引以为豪的铝业工人变为下岗人员。巨大的反差和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如从天堂坠进地狱,在迷茫、无奈、彷徨、甚至责难的煎熬中,他不得不思考今后的出路。

怎么办?

他想到过外出打工,因为自己还年轻,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国有企业里也积累了一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

 但他更多的是想到了创业,准备邀约原来的几个同事另起炉灶,做点买卖,从头再来。

周锦平思绪万千,却难以选择路在何方。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原企业向社会公开发布对外租赁经营的招租公告,企业要实行国退民进、分步实施的改制方案。看到公告后,原来的几个同事找到了他,希望大家自己干!他们认为:别人干,不懂产品,不懂市场,肯定干不长,一旦赚钱就会走人;我们干无后路可退,只有孤注一掷,把事干成。周锦平曾经在一个分厂担任过厂长,有一些管理经验和威信,在铝厂职工中口碑不错,能不能挑起这个头带领大家闯一闯?他找到有关领导了解情况,得到的消息是有三家竞租,其中一家福建老板是政府招商引资过来的。单凭他的经济实力肯定不行,可仔细想想自己的优势也很明显,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情况最熟悉,自己干不好别人就能干好吗?

走在熟悉的工厂大院里,停产后的企业象死一样的寂静。没人使用和保养的机器设备,眼看着一天天锈蚀下去;平常干净整洁的花坛里杂草丛生,早不见了绿茵茵的踪影;曾经宽敞、明亮、大气的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一片狼籍。周锦平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难道为之付出了二十个春秋的心血真的白流了?几代人打拼了三十三年的企业就真的一死了之、一钱不值了吗?他心有不甘,无法接受看到此情此景,不想再犹豫了。心想:我们在铝厂呆了二十年,对设备、对产品、对人员、对市场多么的熟悉,我们只要用心干,哪能干不好呢!

他顿感责任重大,毅然决定参与竞标,决心在政府搭建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智慧,接受公平的挑战。

 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机遇总会垂青那些精心准备、敢于挑战的人。周锦平和昔日的同事们一起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他凭着清晰的经营思路、可信的经营策略、可行的职工安置方案,赢得了评委的信任,以职工代表26票赞成、4票弃权、0票反对的职工评议绝对优势和综合总分超1.8分的微弱优势出乎意料地战胜了其他竞标者,取得了对原企业铝材加工设备五年的租赁经营权。从此,他迈出了人生极富挑战的一步,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兴和股份公司创立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如何尽快引领公司走出困境?周锦平再三斟酌,认为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增强信心,争取全体员工的支持。

他们所从事的有色加工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几百万的投资只能算是小买卖,何况带领一群刚刚下岗的职工创业,上百万元的投资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决定先从妥善处理职工上岗问题抓起。他租赁的分厂原有120多名下岗职工,他先确保双职工家庭有一人上岗,不足名额再从困难职工、专业人才和单职工中挑选。新公司开业录用了88名原下岗职工,占原企业人数的73%。半年后又在原铝厂下岗职工中录用了40多人。经历了下岗打击的职工重新上岗后,完全转变了观念,转换了身份,极大地提升了凝聚力。大家对岗位倍加珍惜,对企业的前途倍加关注,面对企业的困难,员工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行动起来,跑亲戚,找朋友,四处借款,八方求援。这里借一万,那里借几千,东拼西凑,集少成多。为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职工们自觉加班加点,赶进度,抓回款,从不计较得失。眼看着企业一天天好转起来,大家的信心更足了,纷纷发动下岗职工将口袋里捂得紧紧的买断国有身份的养命钱也借给了他们。当年政府下发到企业买断职工身份的钱不到五百万元,他居然通过内部员工筹借到了五百多万元。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给企业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为他们赢得了很多客户的支持,不仅不占压他们的货款,还支给他们预付款。创业初期最头痛的资金短缺问题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也让周锦平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业务的拓展上。

五年多来,在没有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全体员工自力更生,人人出力,化解了资金难问题,克服了种种困难。他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员工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兴和,办企业只要紧紧依靠员工,善待员工,就能够把难事办成、办好,员工才是真正的奇迹创造者。

公司创立之初,特别缺少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销售人才。为此,周锦平三上沈阳,到北方老工业基地招揽人才,凭着自己的诚意硬是把一家大企业的销售处长请到了黄冈,担任他们公司的销售副总。一个外地人从大城市跳槽到小城市,远离八十多岁高龄的父母、下岗的妻子和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一干就干了六个年头。为了弥补一个外乡人背井离乡的酸甜苦辣和对父母的愧疚,六年多来,周锦平给自己订下一个规矩:每年正月十二必上沈阳给他的父母亲拜年。从2003年开始,他一直忠实履行自己的承诺。记得2007年正月十二,他一如既往地赶到沈阳,准备正月十四返回公司。正月十三的晚上,北方突然下了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雪,公路、铁路、航空全部封闭。已买好返程航班机票的他被困在沈阳机场三天三夜,动弹不得。沈阳全市停水停电,机场缺水断气,人又冷又饿,直到正月十六才恢复航班。他受到如此折腾,让对方的父母感到很愧疚,那天一大早,俩老赶到机场拉着他的手说:周总,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你这么忙,年年来看我们,我们过意不去,以后就不要再来了。他说:大伯、大妈,你们的儿子忠孝不能两全,是我欠你们的,我来看望你们天经地义,你们不要客气,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还是会年年来看你们的。俩老听后,久久不愿松手,看看自己的儿子,点了点头。

人气是企业提高战斗力的保障,员工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吸引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却更难。只有真心实意地换位思考,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做强企业,才能真正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六年来,周锦平为此沤心沥血,公司不仅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还吸纳了20多位黄冈籍在外打工人员,聘请和引进了教授级高工2人、专家1人、技术工程师6人,先后招聘大学毕业生50多人,外地户籍人才逐步达到公司总人数的10%以上。家和万事兴,和谐的人气,凝聚了力量,成为兴和铝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做好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好的产品和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2004年初,还没有站稳脚根的兴和股份为了赢得市场,就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当年投入改造资金100多万元,在国内率先提供无焊缝管母线,大大减轻了用户的劳动强度。2005年初,公司针对沿海及污染严重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新产品开发,在国内首家推出抗腐蚀稀土合金材料。2008年初,根据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对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公司迅速召集技术人员进行攻关。通过厂校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高强度耐热合金新产品,再度抢得市场先机。他们还将公司的四大系列产品进行捆绑销售,探索组合营销模式,四大系列产品相互配套销售,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展现了企业良好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2004年开始,在周锦平的倡议下,公司推出鼓励职工创新的奖励政策,建立了创新基金,半年进行一次评比奖励,激发员工创新、革新和尊重科学、热爱学习的热情。五年来,公司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研发费用,投入技改资金500多万元,收到职工各种合理化建议及提案600多条,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两年,公司已取得新型实用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取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还拥有12项核心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五年多来,公司产品从粗放到精细,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工艺到高新技术,从低值销售到超值销售,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无处不包含着创新的原动力,包含着科技人才的智慧和价值。周锦平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上步步为营;只有精准选局,精心做局,精明保局,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为自己树牌,为企业争光。

做大一个企业往往需要把握机遇,从危中寻机,困中求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4年初,停产后的白莲铝厂职工情绪不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不理解,少数职工联合黄州职工冲击市政府,堵塞鄂黄长江大桥,改革过程中的企业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周锦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同情他们的遭遇,也为事态的发展带来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冲击感到担忧。怎么办?在危机面前,是静观其变,力争自保,还是危中寻机,主动出击,化解矛盾,改变困境?经过慎重考虑,周锦平选择了后者。虽然白莲河铝厂眼前困难重重,但白莲品牌是湖北省著名商标,在全国影响很大;白莲河铝厂是一个三十多年的老厂,技术力量雄厚,白莲人爱厂爱岗、拼搏向上的企业精神已根深蒂固,在铝厂广为传颂。这些资源若能充分利用,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商机。经过仔细思考,他顶住压力,敢于在火山口上做文章。2004年12月,在公开竞标中,他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湖北白莲高新股分有限公司的租赁经营权,并带领二十名原企业生产管理骨干投资290万元发起成立黄冈莲花铝业有限公司,安置下岗职工100多人。这一举措既符合大多数白莲职工的心愿,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一时火药味很浓的企业顿时稳定了下来,停产一年多的厂房里再次响起了久违的机器声。公司充分利用原企业的市场销售网络和成熟的工艺技术,很快恢复了大部分市场,占稳了脚根,并已成为产值近亿元、税收过百万元的骨干企业,为兴和股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补充作用。

在他的带领下,原铝厂除铝电解业务不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被彻底淘汰外,其他所有的铝材加工产品已全部恢复了生产,并恰当地进行了产品改造升级和结构调整,找到了较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今,公司没有一个亏损的产品,每个产品都展示出黄冈铝业人的聪明才智和管理能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难免要起波澜。

2006年,刚刚趋于稳定的企业再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应债权人的要求,企业租赁的资产要破产处置,挂牌转让了,租赁不得不提前一年终止。

经过2003年至2006年四年的苦心经营,公司已初具规模,产值达到了1.2亿元,净资产达到了三千多万元。但这点实力要收购黄冈白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无异于蛇吞象,谈何容易?公司的股东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极少数人甚至提出了政府不卖给我们,我们就分钱走人的错误想法。对此,周锦平严辞拒绝:做成一个企业不容易,做垮一个企业可能在于一念之差。在危机面前没有慌乱,他心里明白,我们只有一条路:不管谁买了这块资产,我们都要敞开胸怀,寻求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对外开放,寻求互利双赢的合作之路,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做强做大目标。

2006年7月25日,黄冈白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破产资产被青海民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5000多万元的转让价格摘牌。在企业风雨飘摇的生死存亡面前,周锦平坦然面对现实,以长远利益为目标,不计眼前得失,积极寻求合作。经与客商充分友好协商,达成了合作方案,从客商手中取得了40%的拍卖资产,探索了在国有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既要重视招商引资,又要发展本地民营经济,既要利用外来客商的资金优势,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的新路子,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底,为尽快做强做大企业,实现企业早日成功上市目标,企业再次进行了大范围资源整合。在专业中介机构的指导下,公司一次性增资3670万元收购了湖北民美铝业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将企业所有的核心技术人才、管理骨干、营销骨干整合到投资队伍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有50多人成为了企业的股东,公司的注册资金达到了5000万元,总资产过亿元,形成了产权清晰、结构合理、内控严密、具有更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为企业实现更高目标塔建了科学发展的平台。

六年的创业,充满了创业的艰辛和坎坷,也充满了创业的快乐和幸福。在周锦平的带领下,企业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创业之初的年利税不足50万、产值不足2000万元到如今年利税达3000多万元、产值近3亿元的利税大户,创造了连续五年翻倍增长的发展速度;公司先后安置下岗职工400多人,累计上交国家税费5000多万元,带领100多人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歌曲叫《爱拼才会赢》,但周锦平更喜欢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爱赢才会拼。因为,人生只有认准了目标,才有拼的意志和动力。

          

     2009年12月21日

上一篇:不让须眉擎旗手
下一篇:创新促发展  实干铸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