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加快转变黄冈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民建黄冈市委员会 时间:2011-02-23 浏览量:

    “十一五”时期,我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方略,抢抓促进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等重大机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三个突破(经济总量、规模工业、产业集群)、三个增强(财政实力、发展后劲、发展活力)、三个改善(经济结构、运行质效、民生事业)”的特点,为黄冈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我市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弱市,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十一五”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9.537.533,而全省是14.946.139,全国是10.646.842.6。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质量也不高。二产业中,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二)项目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年来,我市项目投资力度比较大,但投资建设的项目大多是小项目、低层次的项目,事关全局的重大支撑性项目偏少,所投资的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弱、带动力不强等问题,项目建成后发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有限,项目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县市之间,无论是GDP总量、人均GDP,还是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差距较大。

    (四)企业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数量比重较低、投入较少,使得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影响了产业竞争力提高。据统计,全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只有0.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总量的5‰,占GDP的比重为1.28‰,是全国2005年(1.3%)的十分之一;全市重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只有8家,全市只有72家企业生产197项高新技术产品。

    (五)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资本实力也不够雄厚,而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削弱了竞争力。

    二、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建议

    (一)紧扣“项目建设服务年”,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方式。 切实加快重点工程和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签约的项目早开工、在建的项目早完工、完工的项目早投产。面对土地等要素资源紧张的状况,从集约型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角度出发,逐步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一是抓住重点招商。着力瞄准大项目来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强”的“三五”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捕捉招商信息,力争引进一批投入大、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落户黄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来招商。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和资本转移正在加速,招商引资面临绝好的机遇,要认真研究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产业、需要转移的产业、项目状况,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在搞好政策招商、园区招商、节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的基础上,大胆借鉴BT招商、转让经营权、证券市场融资等新型招商方式,突出抓好项目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进一步发挥已落户企业在招商选资中的主体作用,依托现有客商大力招商。加大对已落户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取信客商,以优良环境吸引客商,促进投资客商裂变扩张,不断追加投资新上项目,并利用客商关系网多、说服力强、影响力大等优势,引进协作配套项目,推动以商招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努力提高招商实效。三是防止“招商引污”。坚决把一些产业落后、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挡在门外。

    (二)突出科技创新,着力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强技术改造,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力度,用现代技术整合改造传统产业。要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积极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发展网上营销,推广电子商务。大力应用工业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升级。要提高科学进步的服务水平,采用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强银企沟通和合作,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大技改贴息力度,重点扶持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在国内或省内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品牌的企业。要加快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整合现有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合力。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人才是经济高级化的内在因素,是企业向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真正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高度重视人才,大力引进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在人才引进上,除了大力招收各类优秀人才外,还要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观念,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做到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品牌创建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著名和知名商标拥有企业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重点发展领域配置,通过品牌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商标创牌效应,尽快形成和构建企业和品牌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提升商品、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知名度,提高对国内外技术、资本等资源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依托著名和知名商标拥有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专业分工的生产结构,提高产业化程度。

    (五)突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要切实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壮大我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材、钢构、造船、汽配、窑炉、节能灯、陶瓷等产业集群;要大力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特别是长江经济带,要围绕岸线开发、江心洲开发、沿江重点城镇和重点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大力发展造船、森工、建材、能源、化工、物流、农业产业化加工等重点产业,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

    (六)建立和完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区别对待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和差距,制订符合各地发展实际的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在具体考核指标设计中,要逐步降低经济发展量及速度指标的比重,逐步提高经济发展质的方面、社会发展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环境保护等方面指标的比重。在考核中,既要看发展速度和规模,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增强。

 

发言人姓名及职务   陈爱国  民建市委副主委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上一篇:关于切实推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下一篇:打造特色宜居城市   推进黄冈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