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孙楚强委员 时间:2011-02-23 浏览量:

    我市现有农村人口572.73万人,农村劳动力289.3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曾达200万人。做好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注重培训基地建设。我市现有市、县就业训练中心11所,农村劳动力定点技能培训机构24个,职业技术学院(校)、技工学校、中专学校76所,乡镇就业培训网点156个,海员培训基地6个,形成了以市、县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校)、中专学校为骨干,乡镇培训实体为补充的培训网络,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培训后务工收入明显倍增。一个缝纫工,训前月收入7001000元,训后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2010年,全市人社部门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728人,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6600人。

    (二)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市、县两级建立了11个达到省级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83家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119家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就业组织网络。在市外,劳动就业机构已在深圳、上海、中山、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劳务办事处,与一大批知名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2010年,全市人社部门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251人,并直接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2350人。到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8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61 %,其中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58.99万人,年创劳务经济纯收入200多亿元。

    (三)打造劳务品牌。我市“湖北机加工”、“麻城海员”、“英山缝纫”、“团风建筑”、“浠水窑炉”、“团风钢构”六个劳务品牌荣获全省十大劳务品牌。涌现了一大批劳务经济典型,回乡创业典型增多,掀起了创业热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速度加快,推进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不足。就业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近些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开放开发,经济始终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水平与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仍然有很大差距,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仍然较低,本地城镇、企业对就业的吸纳力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跨地区、向外输出为主。

    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差。从整体上看,我市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就业观念都难以适应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竞争。据统计,全市农村劳动者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绝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在纺织、服装、建筑及餐饮服务等行业工的比例很高,工作辛苦、报酬较低且岗位很不稳定。

    三是政府就业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纳入统一的城乡就业体系,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但目前在就业管理和服务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全市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自发为主,领先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等关系网络外出务工,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仅占总数的15%左右。农村劳动力大多居住边远乡镇,交通信息闭塞,而当地乡(镇)政府没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能机构,村级服务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力量也相对薄弱,劳动力培训及就业网络体系不健全。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平台的就业训练基地建设滞后,普遍存在投入少、规模小、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是农民工权益保障不强。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绝多数从事的低层的岗位,劳动强度大、待遇低、拖欠工资现象较严重,加之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权益极易受损害。同时外出务工农民也存在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没有实现全覆盖,现行的合作医疗尚无法跟进,风险承受能力极差。

    此外,还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也是外出务工农民的严重后顾之忧。权益保障问题是影响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转移工作的重要问题。

    三、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建议

     1、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牵头,人社、农业、扶贫办、科技、纪检监察、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服务网络。

     2、整合培训机构。由政府牵头,对社会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整合。公共就业训练机构的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3、整合培训资金。按照“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要求,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投入;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引导和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建立职工培训基金,确保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的投入。要结合项目实施需要,做好相关的农民培训工作,落实好各项培训项目的补贴渠道;对承担培训费用困难的农民,要区别情况采取全免培训费、补贴生活费和交通费等方式支持其参加培训。要落实县级组织在管理培训工作中的经费,实行财政预算专项安排或明确在地方财政安排的培训经费中切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培训有关的费用支出。

     4、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定点技能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以及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组成的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用工企业的资金和设施设备、农村基层组织的动员组织功能等多重优势,共同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效益。打破部门界限,共享师资力量、设施设备、教材等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通过自办、联办或委培等形式,加强新招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务工人员岗位技能培训。

     5、整合信息资源。要实现网络互联,实行信息共享。把信息网络向用工企业、培训机构和乡镇村组延伸,主要是引导动员用工企业、培训机构和乡镇村组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并把企业用工、农民培训、求职等方面的信息在网上发布,实行双向互动。

     6、整合服务窗口。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对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登记、介绍就业、项目开发、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技能提升培训、技能升级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伤认定等方面,建立“一条龙”的服务窗口,努力开创农民培训就业和勇于创业的新局面。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        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上一篇:建好服务体系  促进计生工作
下一篇:贯彻16号文件精神   推进黄冈商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