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坚持市区一体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余 觅委员 时间:2011-02-23 浏览量: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的思想,即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性的任务,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也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但目前市区是市直、区直、开发区、街道办四级教育体制并存,各自为政的多,通融协调的少,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为加剧了择校、择班、乱招生、乱收费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市区学校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化”(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质量优质化)标准,成为全市教育的“领头雁”、“排头兵”,成为全市乃至武汉城市圈内具有辐射和带头作用的教育强市示范区,必须要坚持市区一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一起规划布局

    市区学校规划建设、布局调整和均衡发展工作,必须一体化,才能推进市区内学校布局的真正合理化。一是突出统一布局。通过撤并、挂靠、联办等形式,对市区内市直、区直、开发区、街道办的教育资源一起考虑,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集约、均衡发展”的格局。二是强化科学规划。聘请市内外专家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听取市直、区直、开发区、街道办特别是广大市民的意见,在市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市区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专项规划。三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城区发展和建设、人口分布情况,尊重人流物流基本流向,不搞重复建设。四是遵照就近入学原则,不能人为造成上学舍近求远。

    二、一并投入使用

    办学条件均衡化是推进均衡发展的基础。按照教育部和建设部颁布的中小学建设标准,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关键在使用资金上市区必须一体化,统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要求。有限的资金应一起捆绑使用,合理投放,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的标准,拥有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是学校的硬件建设应当有一个上限,限制过量的建设投资,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也应该有一个下限,以满足规范化办学的基本物质条件。二是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如:布局调整,学校资源重组,收归兼并等等,使市区内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配置,硬件大体相同,为市区内更多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受优质教育机会和条件,得到同等的对待和支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创办满意教育。  

    三、一起规范办学

    均衡发展就是要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入学和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公平教育机会均衡。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市区一起规范办学。一是一起规范招生行为。打破市、区、街道界限,将城区小学和中学统一进行片区划分,严格遵循“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市区内不管公办民办任何学校,都坚决不能提前组织考试、择优录取。二是一起规范办学行为。要坚持“质量第一”、“内涵发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和择校生,禁止分快慢班,杜绝学校违规收费、办班、招生和有偿补课等行为。市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和统一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的机构,加大对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大对违规补课和大班额的监管力度,引导学校和教师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来。同时,市区内要整合一个融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资源,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让学校成为家长最放心、学生最安全的地方,真正打造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教育,创办满意教育。

    四、一样评价标准

    实现市区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必须建立和完善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与制度,每年针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师资配备,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不能以升学率或升入名校的数量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市区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市委、市政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这个评估体系、评价标准和监测制度必须对市区内所有学校都是一样的。

    五、一同均衡发展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终极追求的是以素质教育引领学校规范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生面向未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前提是“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机会均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学校师资队伍均衡”的“三均衡”理念,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昂市区龙头,必须市区一同均衡发展,一起发展,促进区域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首先要加强市区教育教学的交流,形成开放合作的态势,既不能封闭,更不能人为设防,互不往来。

    其次是市区学校之间硬件建设大体均衡。市区学校硬件建设要整体推进,统筹安排。既要基础设施条件全面优化,成为各县市区的样板,又要教育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市区内各学校建立教育局域网、校园网,借助这一教育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性共享,所有教师都能利用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名师网上授课,网络远程教研活动等等,让市区学校基本成为最安全、最放心、最精美、最富品味的地方,走上均衡优质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是市区学校之间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市区教师不仅可以统一培训、学习、交流,比如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交流,教研备课活动、科研信息、课堂教学交流等,让市区内每所学校互相开放,全面合作,还可以在不打破各自归宿建制等情况下,改革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教师队伍建设激活交流机制,建立骨干教师在市区内统筹安排、合理流动、轮岗等制度,即在市区内统一派遣优秀毕业生和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有计划安排优秀的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支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达到有效缓解市区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矛盾,促进市区内学校教育管理均衡、师资均衡。

    四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市区学校教学条件一体化。《黄冈市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黄冈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第五点“高昂市区龙头,促进黄冈市区教育发展”中提到:“全面完成市二小的建设任务,重点改善市实验中学、黄州中学办学条件”,但黄州区、开发区、赤壁街道办无一所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名单之列,市区一体化的意识在规划中体现不明确。我们担心,如果要在这种指导思想引领下,市区要真正成为全市教育的“领头雁”、“排头兵”,成为全市乃至武汉城市圈内具有辐射和带头作用的教育强市示范区,就很难实现。

    总之,只有坚持市区一体,才能确保市区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坚持市区一体,才能彻底有效解决市区学校之间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只有坚持市区一体,才能使市区真正成为黄冈市教育的中心和龙头,成为全市乃至武汉城市圈内具有辐射和带头作用的教育强市示范区,达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终极目标。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                 黄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上一篇:关于推进黄冈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推进黄州城区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