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管理 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刘新华委员 时间:2010-03-25 浏览量:

通村公路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府强力推动、社会广泛参与下,我市通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行路难、运输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奔小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我市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黄冈市举全市之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干项目年”的要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坚持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老百姓快捷出行,不断创新质量监管方法,加大质量巡查力度,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全市通村公路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通村公路13000多公里,仅2009年已建设完成通村公路达3639公里,全市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提前五个月完成了市政府承诺的“2009年建设通村公路2000公里”的实事,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建设目标。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地方政府主导的通村公路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连续四年将通村公路建设列入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实事。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主管、交通主导、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通村公路发展模式,培育了一大批示范工程和先进典型。如武穴市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了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红安县对19个不通公路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实行政府扶持、部门包保责任制。

二是完善多元筹资的通村公路投资体制。近年,国家和省不断加大了对通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了通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以国家补助资金为杠杆,带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通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投入。各地采取减免税费、拍卖冠名权等多种方式筹措建养资金,将国家补助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捆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投工投劳,不断拓宽通村公路筹资渠道,促进通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如英山、罗田、蕲春、麻城等县市连续多年将上级的扶贫等资金捆绑用于通村公路,浠水县对主要乡道的联村路补助建设,蕲春籍一老板捐资100万元修建家乡路,黄梅县美籍华人捐资300万元修建家乡通村路。

三是建立全社会参与的通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为规范通村公路质量监管,黄冈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黄冈市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的通知》。各级交通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能,不断加大质量巡检、抽检力度,蕲春、罗田、英山和红安等县市编办已批准成立了专职的监督机构,其他县市也已落实了相应的监督组织,明确了专人负责通村公路监管,并将平时的抽查委托给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还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质量年”和“进村入户走村路,一万公里大巡访”等活动,连续三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三大员”(农民施工技术员、农民护路管理员和农民质量监督员)培训,累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6000余人,全社会监督的通村公路保证体系逐步完善。

四是创新保障畅通的通村公路养护机制。通村公路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养。各县市区按照《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和《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不断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明确养护管理范围,建立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加强了对公路养护管理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如浠水县建立了以县政府为主、乡镇辅助的县乡道建设资金筹集机制,英山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协会养护机制,有路必养机制逐渐完善。

二、通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金严重短缺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瓶颈”。“十一五”期间,省交通建设实行定额补助政策,不足部分由地方配套,由于我市的经济基础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极大地制约着通村公路建设。今年国家对贫困县市的补助标准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但是由于原材料、运费和人工工资等不断上涨,致使通村公路建设成本不断上升,国家补助远远不能满足通村公路建设的需要。虽然各地采取多元化筹资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导致很多地方通村公路设计标准和建设质量不高,先天性不足。特别是高寒、库区和边远山区的农村交通项目,由于线长、人少、资源贫乏、投入高,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2、养护机制不健全是通村公路建设的“软肋”。根据《公路法》、《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属地方事权,地方政府是建管的责任主体,交通部门是执行主体。按照省直达县的财政拨付要求,通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全部从财政渠道拨付,资金不能与建设进度和质量挂钩,造成交通部门的监管职责难以发挥,对通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养护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县市区重建轻养的思想依然存在,养护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考核检查办法都有待建立健全和落实。部分农村公路处在失养、失管状态,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和效益发挥。

3、配套设施不全是通村公路建设的“隐患”。通村公路的设计要求比国省县道公路均低,且受经费制约和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通村公路弯急、坡陡、路窄,排水系统不全,路肩培土不到位,危险路线和桥梁未设安全警示标志、限载限速标志,无安保设施,形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直接的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对进一步推进我市通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通村公路建设是关系到全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交通保障,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责任,把通村公路建设成为让广大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1、拓宽投资渠道,保障通村公路建设需求。通村公路建设关键是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入,将配套资金和养护投入所需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项目进展要求及时拨付资金,做好配套资金的筹措和落实,促进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地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建养资金,特别是对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高寒、库区和边远山区要给予倾斜政策,提高县市级补助资金比例,促进其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

2、完善养护机制,确保通村公路安全畅通。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通村公路养护管理,严格按照《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各地政府出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或细则,做到养护机构到位,养护人员到位,养护制度到位,养护资金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树立“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理念,坚持以“培路肩,通沟渠,清路障,立标牌,治超载”为主要内容的养护目标,采取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通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通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配套资金投入,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方筹资”的原则,加固现有老旧桥梁,根除通村公路桥梁隐患。严格执法,加大通村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通村公路建设安保设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路产路权。

3、进一步强化监管,促进通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建全机构,配备人员和设备,不断加强对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严把通村公路建设准入关,严格工程监管程序,健全“业主负责、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障体系,加大通村公路质量巡查力度,实现通村公路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通村公路建设质量。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    市交通局局长

上一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   全力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坚持走特色产业集群强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