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加强我市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的建议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王光敏委员 时间:2010-03-24 浏览量: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2%,由于人多耕地少,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保障农民充分就业,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素质,保障其适应新的产业部门的劳务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特点

我市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不高、技能缺乏、观念落后等,严重制约着其合理有序的转移。从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看,还存在着转移不足、层次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具有明显的盲从性。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男性居多,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为1640岁的青壮年,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懂技术,就业范围受到限制,因而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工自己的感觉也是“身在城市、根在农村、心在游荡”。

  (二)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工种中技术型占30%,劳力型占70%。我市外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农民工,在一般生产线的工人工资为500600元/月,如电子、制衣、玩具等行业;服务行业为8001000元/月,如宾馆、餐馆服务员;技术工人为12005000元/月,如电工、修理工,钳工、铣工等。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主要为自发外出或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结伴外出。劳动部门有组织外出在逐年增加,且就业比较稳定。

  (四)东南沿海和长三角地区仍然是主要输入地,60%以上的农民工跨省流动。我市农民工跨省流动就业的主要去向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份。

  (五)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且增长缓慢,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由于收入低,加之打工流动性强,所以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费;农民工所在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我市农民工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的就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差,一直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一个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缺乏信息和帮助,求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门槛仍然存在,歧视农民工的观念比较严重,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2、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当前,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强制加班加点和超时工作、不按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养老保险、工伤险现象比较突出。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法律援助工作统计,涉及农民工的案件数为102789件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举报案件共72334件,农民工是提出咨询最多的群体达636033人次。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3、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不能满足用工需求。农民工“重就业、轻培训”的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不高,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据统计,我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绝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这种技能状况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变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只能处于低端职业领域。因此,劳动力素质低下成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因素。

  4、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一方面,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减少,我市人均耕种面积只有0.66亩,农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进一步缩小,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另一方面,从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城市就业市场来看,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及政府机构的精简,分流人员增多,城市失业率剧增,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或流动的渠道受阻。

  5、农民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影响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后续发展。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从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流向看,我市外出打工人员仍然习惯到东南沿海和江浙一带,对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从开拓新领域的情况看,存在动力不足和渠道不畅的情况。    

  三、加强我市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几点建议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5.7%,外出就业的劳动力中参加培训的也不足15%。所以导致一方面招工难,一方面难就业,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的问题就成为当前我们迫切要关注的问题。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要利用各种媒体专栏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将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指南、就业信息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方便农民外出就业和务工查询。

  (二)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加强基础平台的建设和再就业培训资金的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服务队伍,定岗定编定专人,达到预算跟着政策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补贴跟着对象走的效果,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律咨询,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调查,建立信息档案,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要在有条件的乡镇,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或乡镇中学,设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预备班,对培训合格人员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明,推动农民工向城市产业工人转化的进程。依据地方特色,着力打造自己的劳务输出品牌。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建立政府牵头、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各方参与的培训工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免费培训补贴政策,多渠道、大幅度增加农民工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资金投入。麻城等内陆城市培养海员闯出了一片劳务输出的新天地,值得我们借鉴。

  (四)大力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的力度。要将农民工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纳入城镇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登记求职的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要加强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培训、输出、维权“一条龙”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省际劳务协作机制,指导输入输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管理、服务、培训、维权的对接活动。要大力推广劳务派遣方式安置农民工就业,统一办理就业登记,统一签订劳动合同,统一缴纳社会保险,使农民工享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

  (五)坚持“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加大“异地转移”工作力度,这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要切实做好有序流动工作,并在劳动力流动中确立劳动力价值,消除劳动力工资扭曲的现象,使全部劳动力在城乡之间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积极开展“就地转移”,将劳动密集度高、技能要求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引来落户。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就近就地吸纳安置当地农民,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六)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以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打击非法中介组织,规范民办职介行为。坚持低标准准入,根据农民工的保障需求与现实可能逐步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按《工伤保险条例》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观念和农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    麻城市物价局价格检验中心主任

上一篇:进一步健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
下一篇:编写黄冈地方教材  弘扬黄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