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武汉城市圈水产加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政协潜江市委员会 时间:2010-01-06 浏览量:

湖北是千湖之省。渔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我省的淡水产品总量连续七年雄踞全国第一。近十年来,我省发挥独特的水产资源优势,将水产加工业作为现代化渔业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已经建成全国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第一省,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省。

一、武汉城市圈水产加工业成效显著

1、城市圈的水产品出口是全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08年全省水产品加工 25.1 万吨,其中:城市圈加工17.1万吨,占全省68.2%;加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其中城市圈25.7亿元,占全省69.7%。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180家,其中城市圈128家,占71.1%。城市圈水产品加工产品的主要市场仍以国外为主。目前,城市圈内逾80%的加工水产品销往欧美等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份额不到20%。目前,城市圈水产加工业整体装备水平、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精营销、敢开拓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淡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直接吸纳从业人员3.5万人,带动的渔业、、包装业、服务业等产业吸纳劳动力约为5万人。

2水产加工业已成为城市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生力量。城市圈内水产加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的水产加工系列,水产品加工从传统的冻、干品逐步转向活、鲜、熟制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一批高新技术加工企业正在形成规模,水产品原料特别是低值原料开发利用已达95%以上。

二、城市圈水产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水产品加工原料问题。

一是水产加工原料来源的紧缺。今年6月,国际小龙虾采购商亨瑞先生在接受CCTV七套记者采访时说,他最担心的是小龙虾的货源能否长期得到保障。武汉城市圈属内陆城市,它与沿海城市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在产品结构上存在天壤之别:沿海城市主要加工海产品,都是通过海洋捕捞获得原料,武汉城市圈全部加工淡水水产品,都是通过人工养殖和少量的野外捕捞获得原料。例如:城市圈加工的回鱼、罗非鱼、武昌鱼和70%以上的小龙虾都是通过人工养殖。因此,人工养殖的产量直接影响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二是水产品加工原料的质量问题。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对农兽药管理水平低下,相关部门各管一头,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超量、不规范使用不安全保鲜剂的现象较为普遍。去年在我省发生的一起孔雀石绿超标事件就是由于鱼贩在活鱼运输车里面加入了孔雀石绿造成的。同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病虫害的侵蚀,养殖户存在着不按规范超量使用毒性较强农兽药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水产加工品的原料造成了污染。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市场的质量标准日益苛刻,一例超标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城市圈内水产品出口受阻。因此,淡水水产品比海产品质量风险要高很多。

(二)应对国内国外标准体系的不一致问题。

欧美很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水产业,不断更新质量标准,加大质量检测力度。国内的水产养殖标准由于跟不上国外标准而导致出口受阻受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06年的诺氟沙星事件。由于诺氟沙星在国内是允许使用的,而在美国,诺氟沙星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使用的。这一标准的差异导致城市圈内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回鱼出口受阻,遭受巨大损失。这种现象还有很多。

(三)中小水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问题。

城市圈内128家水产加工企业中,规模企业仅为20余家,其余均为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使其在水产品加工的技术研究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市场信息接受能力、质量管理能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尤为突出的是部分小型企业和个体水产加工户质量意识淡薄,管理意识和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产品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没有将质量信誉作为企业诚信的根本。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和HACCP认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没有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缺乏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和质量技能培训,使企业的产品存在着极大的质量风险。其产品出口主要是通过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或外贸公司出口,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巨大风险。
    
(四)产品结构单一问题。

目前,武汉城市圈大部分水产加工企业仍然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水产品加工以作坊式手工加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工比率低,技术水平弱,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如醉鱼、鱼干、有菌虾尾等国内销售的产品情况非常突出;二是加工种类以冷冻品为主,属于初级加工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三是经济鱼类的精深加工和低值鱼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精深加工的水产品产值占城市圈水产制品总产值的比率不到20%

(五)中小型水产品加工企业资金运转困难。

城市圈内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大型水产品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但是许多小型的加工企业只能靠资产抵押、民间借贷等方式获取资金,不仅资金少而且利息较高,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融资难已成为影响加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六)水产品加工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的问题。

目前,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处于一种无序和混乱的竞争状态。一些不负责任的加工企业为争取订单乱报价导致水产品整体出口价格下降,而国际水产品采购商利用在中国建立的情报网,对中国的水产品成本情况了如指掌。

2001年,出口1吨虾仁的价格是45000元,龙虾的收购价格是每斤1.5元,成本仅有15000元,利润高达300%2009年,出口1吨虾仁的价格是55000元,龙虾的收购价格是每斤4.5元,成本为50000元,利润仅为10%。若国家不采取出口退税政策和项目支持,几乎所有的加工企业都难以为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水产品加工企业出口价格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类似国外管理规范的行业协会。

三、城市圈水产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水产品作为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市场需求强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到2015年,世界水产消费将缺口1100万吨,欧美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消费市场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城市圈内水产品加工业基础雄厚,地位重要,技术领先,面临可持续发展新的机遇期。建议深化对水产加工业的再认识,在抓住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要求,打造全球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和建设中国最大的淡水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基地的战略定位出发,以强化水产品质量为手段,进一步完善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鼓励和支持水产加工企业稳定国际和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投入,强化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完善企业必备生产条件,提高企业质量保障能力,提高水产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国际淡水水产加工市场全面打造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的国家发展优势。

(一)打破行政限制,尽快建立加快城市圈水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

武汉城市圈的工作目前大多处于探讨和研究阶段,全省还没有一个有实际职权的专门机构来领导和实际运作。要加快城市圈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必需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谋划城市圈的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当然,可以作为城市圈发展的一个试点模式先行一步。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组建由省农业厅、省水产局、省发改委、省商务局、省进出口检验检疫管理局、省工商局、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税务局、省质监局以及武汉城市圈各县市等相关部门组建的加快城市圈水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从以上各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建专班,具体负责城市圈水产品质量建设、城市圈内水产品基地建设、水产品标准化体系推广和技术研究、加工企业政策扶持政策以及水产品加工信息收集发布等等工作。

城市圈的各职能部门应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做到分工负责、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农林部门要加强农兽药管理,严格高毒高残留农兽药的销售;二是渔业部门要监督广大养殖户规范使用农药和渔用药,严禁滥用违禁药物,积极向养殖户普及安全使用农药、渔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知识。三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按食品质量安全准入条件督促企业提高加工产品质量,与其它部门配合,加强对各加工环节的用药安全管理;四是工商部门要抓好水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对人为的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色素,危及人体健康及销售不合格保鲜剂等行为要坚决打击;五是检验检疫部门要严格把好水产品出口质量关,对涉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要及时通报,严格把好国门关;六是药监、卫生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保证城市圈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打破“同行是冤家”的思想禁锢,迅速成立城市圈内水产品加工企业联盟或协会,实现价格、工艺等方面的统一。

(二)打破地域限制,大力发展城市圈内水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水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是实现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圈内各城市加工企业和资源条件不对等,也不平衡。城市圈内要打破地域限制,发展城市圈内公司+协会+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从而实现城市圈内加工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良性共享,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一是实施水产品原料基地品牌发展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水产养殖企业品牌培育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各类资源,鼓励和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实施质量经营和品牌经营。有选择地对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经济效益显著、产品实物质量较高、市场份额和声誉度较好、发展前景良好的水产品养殖企业予以重点帮扶。二是推进水产养殖基地的“质量诚信”建设。通过建设质量信息公共平台及与之配套的质量信用监督与质量失信惩戒制度,引导养殖基地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建设。积极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认证工作,大力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和经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养殖基地的人才强业策略。大力加强水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圈水产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和大中院校的作用,为水产业科技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育、人才引进等服务。鼓励养殖基地加强自有人才的培养,积极加强同市外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联合,实现“借脑”发展。逐步建立水产行业专业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的调剂利用,实现人才的合理运用,使专业人才在城市圈水产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的知识技能效用。

(三)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城市圈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1、大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形成加工辐射带动体系。提高城市圈水产品质量,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关键是要打造一批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产资源群、水产企业群和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水产品加工开发产业链,形成初、中、高、精四级加工体系,实现水产加工业的区域化、特色化发展。

2、大力加强科技投入,强化水产业发展的科技动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行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不竭动力。针对城市圈水产加工业发展中科技含量尚不是十分突出的现状,十分有必要将科技兴业作为打造城市圈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从政府科技体制的建设方面,由城市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主尽快组建水产技术标准委员会,对水产行业包括养殖、运输、加工、营销、质量保证、管理要求等提出共性的标准技术要求,建立水产业标准信息支撑服务体系,使水产企业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标可依。同时,加强对水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及时向企业发出WTO/TBT通报和警示,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有关贸易壁垒;充分发挥城市圈水产部门的作用,引进和发展水产品领域的高新技术、水产加工业急需的核心技术,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二是从企业科技成本的投入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建设自我技术开发中心,增加自主开发能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引导全行业的产品加工由简单仿制向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三是从社会科技资源的利用方面,加强城市圈内科技力量的整合,鼓励水产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开发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高的“四高”产品。四是从科技研发的重点项目方面,重点突破捕捞和养殖产品保鲜保活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等,加快水产品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加大水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

3、大力吸纳外来投资,提升水产加工业的产业层次。从我国水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引进和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既能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带来信息,增强开发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又能开拓国际原料和销售市场,还能有效地打破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诸多益处。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城市圈小龙虾深加工项目的扶持力度。

小龙虾加工是城市圈内水产品出口的第一产业。潜江龙虾已驰名海内外。在传统龙虾加工和日常食用中,产生大量的“虾壳”,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为进一步延伸小龙虾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甲壳素研发中心。2009年初,第一期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年6万吨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甲壳素深加工第二期项目将于20116月完工,处理废弃虾壳能力达10万吨,年销售收入将达20亿元。“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铵盐与虾鱼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就业1500人,带动10万农户、30万人就业增收。对废弃虾壳开展综合利用,生产甲壳素并深加工提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建议首先要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培育龙虾新种源,加快建设苗种繁育基地,推广龙虾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同事要尽快申报成立“湖北省甲壳素工程技术中心”,并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申报“国家甲壳素工程技术中心”。其次要设立甲壳素生产绿色工艺研发资金,大量引进甲壳素研发与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把此项目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示范大项目,培育成为湖北省的特色产业,打造成为中国的甲壳素之都。

 

九年九月十日

 

 

上一篇:突出洪湖水产旅游特色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下一篇:武汉城市圈土地规模经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