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突出洪湖水产旅游特色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信息来源:黄冈政协网 www.hgzx.gov.cn 作者:洪湖市政协 时间:2010-01-06 浏览量:

洪湖市东接武汉、南临岳阳、西倚荆州、北连仙桃。全市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人口93万。洪湖市与武汉市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性强,特别是水产经济、旅游经济特色鲜明。加快洪湖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对促进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突出水产、旅游特色是洪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洪湖市的农业产业化在武汉城市圈中如何定位,如何确立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根据洪湖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我们认为洪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突出发展水产和农业生态旅游两大特色产业。

(一)洪湖水产、旅游资源丰富

洪湖市以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市内共有大小湖泊102个,拥有水域水面120万亩,其中洪湖大湖水面53万亩。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水产富民”战略,充分发挥水产资源优势,着力加强水产生产、加工、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档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市已发展水产种养殖面积70余万亩,水产品年生产总量30多万吨,水产品年加工能力10多万吨,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水产品年生产总值30亿元以上。水产业占农业产值,水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均达到70%以上。洪湖市水产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黄鳝、泥鳅、鳜鱼、斑点叉尾回、鲤鱼、鲫鱼、鲶鱼、刁子鱼、黄颡鱼、小龙虾、河蟹、甲鱼、乌龟、珍珠等,主要水产种植品种有莲藕、菱角、茭白、芡实、荸荠等。洪湖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享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

洪湖旅游资源独特。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美丽的洪湖,是镶嵌在荆楚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蓝田生态旅游、茶坛岛渔家乐旅游、洪湖岸边是家乡休闲旅游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洪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湘鄂西省首府就设在洪湖瞿家湾镇。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率领劳苦大众开展武装斗争。现在,市内拥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旧居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向世人传递着洪湖辉煌的红色文化。洪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乡,还是三国时著名的“火烧乌林、赤壁之战”的主战场。令人称奇的是,洪湖乌林镇不仅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三国文化,而且具有难得的温泉地热资源。该湿泉所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目前,投资10亿元的乌林温泉国际度假村已初具规模,第一期工程年底即可开业迎宾。

(二)洪湖地理区域优越

洪湖南邻长江黄金水道,东与武汉汉南区隔河相望,现在新滩东荆河大桥已经建成,汉洪监沿江高速公路武汉段已经完工,从洪湖新滩镇到武汉中心城区行车仅需1个小时。洪湖往西紧接随岳高速,直通岳阳,南下广东。洪湖北连仙桃,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主战场在洪湖境内。洪湖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湖交通非常方便,商贸、物流繁荣。过去洪湖因为是长江重点分蓄洪区,历来缺乏重大投资。现在三峡大坝建成,长江大堤加固,洪湖这片待开发的处女地理应成为一片投资热土,成为武汉和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三)洪湖自然环境良好

洪湖因为水多的原因,多年来,工业都不够发达,没有工业污染,所以洪湖的自然环境状况非常好。目前,洪湖是我国水质最优良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已被列入国家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在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洪湖获得世界生态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洪湖的主要水产品品质优良,味道鲜美,享誉国内外市场。

(四)洪湖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突破性发展水产、旅游两大特色经济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四大家鱼”和黄鳝、河蟹、小龙虾、甲鱼、泥鳅、银鲫、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为特色的专业化水产生产体系,长河水产、长江水产、六合水产、蓝田水产等专业化养殖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从事水产生产的农民占农业生产人员的50%左右;以德炎、井力、得记、鱼米乡、晨光等水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体系,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以滨湖河蟹养殖协会、秦口黄鳝养殖协会、黄家口甲鱼养殖协会、龙口银鲫养殖协会、乌林泥鳅养殖协会等水产专业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水产服务体系,农村经济组织覆盖面达到50%;以闽洪水产批发市场为龙头的水产市场体系辐射到周边县市。全市已发展水产专业乡镇3个、水产养殖大镇8个。德炎水产、洪湖清水大闸蟹、鱼米乡、蓝田水产等获得全省乃至全国名牌产品称号。同时,洪湖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渔家乐、农家乐等旅游特色产业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二、当前发展壮大水产、旅游产业的主要措施

我市水产、旅游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和规模,但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水产、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按照湖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建设好“六大水产板块”核心区,即:建设滨湖虾蟹混养核心区5000亩,辐射全市25万亩;建设螺山小龙虾野生寄养核心区3万亩,辐射全市15万亩;建设瞿家湾鱼鸭共生核心区2000亩,辐射全市2万亩;建设戴家场网箱养鳝10万口,辐射全市70万口;建设黄家口鱼鳖养殖核心区3000亩,辐射全市3万亩;建设龙口、大沙银鲫养殖核心区3万亩,辐射全市15万亩。同时,在乌林、万全、沙口、小港发展虾稻连作10万亩,尽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效益。

(二)着力调优品种结构

大力发展河蟹、黄鳝、小龙虾、鳜鱼、泥鳅、龟鳖、回鱼等名特优品种,水产品优质率达80%以上。全面加强优化养殖模式、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虾蟹混养、蟹鳜套养、泥鳅专养等优化养殖,名特优养殖面积达6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立体养殖,提高水域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重点培育优质苗种

以科技为先导,切实加强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优良养殖品种的大普及。重点建设好十大苗种繁育基地,即:长河公司3000亩和六合公司2000亩蟹苗培育基地;通泰渔业1000亩鳜鱼良种繁育基地;螺山2000亩小龙虾繁育基地;乌林5000亩“四大家鱼”繁育基地;老湾1000亩生态甲鱼繁育基地;龙口1000亩黄颡鱼苗种繁育某地;长江水产开发公司2000亩叉尾回鱼苗种繁育基地;乌林5000亩泥鳅苗种繁育基地;湖北鳜鱼原种场2000亩原种繁育基地。

(四)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

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加快发展市场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水产品转化增值效益。到2010年,培育12家产值过5亿元、23家产值过亿元、35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大力促进渔用饲料加工、渔需物资生产等水产相关产业发展。

(五)努力创建水产知名品牌

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努力打造洪湖绿色水产品牌。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生产营销大户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河蟹、黄鳝、小龙虾、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品要实现带“牌”上市,三年内培育10个以上竞争力强、信誉度高的水产知名品牌。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加大奖励政策力度,对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达到省级知名品牌和国家级知名品牌的给予重奖。

(六)切实建设水产品流通体系

采取市场运作和争取项目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我市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兴建交易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年水产品交易额突破10亿元的国家级水产品原产地批发大市场。进一步完善子贝渊、大口、挖沟子、南套河等6个渔港码头和30个水产原产地集散市场的建设。切实加强水产专业协会的建设和管理,三年内培植一定规模的水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以上。切实抓好外地窗口建设和水产信息网络建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岳阳等大中城市设立规范窗口30多个,逐步实现水产品销售网络化经营,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

(七)全面提升旅游品味

重点发展洪湖湿地生态旅游;渔家乐、农家乐休闲旅游;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瞿家湾革命旧址红色旅游;乌林三国文化及温泉旅游等品牌。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要规范旅游市场行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洪湖农业产业化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建议

洪湖市虽然已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但是因为行政隶属关系原因,洪湖与武汉城市圈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特别是“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一些政策措施还难以惠及到洪湖。为了推进城市圈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我们建议:

(一)将洪湖农业产业化纳入武汉城市圈统一规划

洪湖去年才作为观察员加入武汉城市圈,但武汉城市圈的相关规划早已制定。因此应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对规划进行适当补充,在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中应将洪湖的水产、旅游业纳入其中,重点扶持。

(二)建立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洪湖与武汉产业互补性强。洪湖生产大量的优质农副产品和水产品,这些产品需要消费市场。武汉是国际大都市,需要消费大量农副产品和水产品,武汉居民也需要各种形式的休闲旅游。因此,建立洪湖与武汉城市圈的分工协作、互动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洪湖的农副产品和水产品进入武汉城市圈在交通、税收、工商、质检等方面应享有同等的优惠政策,应创造条件在武汉设立洪湖农副产品、水产品销售市场和窗口,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

(三)加大对洪湖的产业转移力度

  武汉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工业基础扎实,辐射能力强。洪湖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与武汉中心城区距离短,自然环境良好。因此,应将洪湖作为武汉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给予重点扶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正在制定的《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10880亿元,其中农产品生产加工投资1352亿元,应适当安排一部分投资计划到洪湖。

            20098月)

上一篇:立足产业特色  实施错位发展
下一篇:武汉城市圈水产加工业发展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