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政协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如何真正做到分级诊疗

信息来源: 作者:毛伟民 时间:2019-06-27 浏览量:

           前一段时间,全国多地流感高发,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门可罗雀。这就引发大家对分级诊疗的议论了,怎样将分级诊疗真正落实就成为关键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现状作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为什么大家宁可在大医院排长队、多花钱,也不愿去基层医院呢?纠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手不够。人事编制制度调整速度远远落后于医疗需要求的增速,“绿色通道”未打通,招来的大学毕业生编制不能解决,影响很大,导致少数人最终离开。乡村医生年龄老化,人员补充相当困难,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待遇不是很高,农民身份不能改变,不能成为正式职工,大专毕业生又不愿参与其中。

(二)基层医疗不能完全满足百姓需要,大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放心、不信任。

(三)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的快速扩张,宣传模式夸张,导致患者的从众心理。

(四)传统医疗费用的支付模式,导致各医疗机构收治患者的积极性不同。

二、怎样落实分级诊疗

(一)输送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为基层留住高水平医生。政府则应结合基层和医疗卫生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基层人才培养计划,出台与其配套的职务晋升、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同时,要畅通人才流动机制,给年轻医生创造更多个人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利用好大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派驻专家下沉基层、对口支援、邀请基层医生“上来”等方式,免费进行技术知识“传帮带”,多渠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二)推行医联体+统一诊疗标准,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出台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政策,完善医联体之间收入分配、成本支出等制度设计,使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成为利益共享的紧密共同体,避免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缩水恶化的局面。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项目和职责,制定适合自己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规范,细化双向转诊标准,明确哪些疾病需要在基层治疗,哪些情况下必须转向上级医院等,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和监督机制,使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在推进分级诊疗时有章可循。医联体内每个成员单位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救治能力,承担不同患者的治疗。基层医院能看的就留在基层,基层医院不能看的就转上来,然后再将经过治疗符合下转条件的通过联盟转回去。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大医院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职能。

(三)互联网+制度保障,促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借助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医联体内部探索建立互联网+医疗,搭建各种远程诊断服务云平台、远程会诊云平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云平台等。加强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进行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整合、联通,推动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三、其他思考及建议

目前的医保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分流患者到基层的杠杆调节作用,加之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没有明确的限制,因此很难推动分级诊疗的实行。对随着医改政策深入推进,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联动,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做好分级诊疗的顶层设计,破除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制度壁垒,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及时科学调整医保制度设计和医保报销政策,加大分级报销之间的等级差异,建立健全参保对象实行基层首诊的政策引导,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向按规定转诊患者倾斜,促进患者有序就医。

上一篇:创新机制多措并举 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下一篇: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让村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